11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從“要加強生態環境系統保護修復”到“要堅持全國一盤棋思想,在全國發展大局中明確自我發展定位”,再到“打造區域協調發展新樣板”,總書記立足長江流域的各種比較優勢和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統籌流域經濟社會布局,為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指明了重要思路和方法路徑,對構建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長江經濟帶發展新格局、讓母親河永葆生機活力具有極為重要的指導意義。

  長江流域不僅涉及地區多、牽涉面廣、環境復雜多樣,而且發展不均衡,生態環境“欠賬”尚未得到根本性解決,資源要素流動仍面臨各種阻礙。只有從生態系統整體性和流域系統性出發,追根溯源、系統治療,堅持共抓共治共享的思路,才能做好推進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這篇大文章。

  打造區域協調發展新樣板首先要堅持觀念先行、思想先轉、思維先變。長江沿線各地區要按照中央關于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戰略定位,準確把握“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工作思路,以生態修復和環境保護約束下的經濟發展作為共同目標,凝聚長江大保護的最大公約數,形成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合力。

  打造區域協調發展新樣板還要在環境保護機制上持之以恒、久久為功。長江生態環境保護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打破行政區劃界限和壁壘。一方面要按照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要求,建立生態環境硬約束機制,加快構建綜合治理新體系,統籌考慮水環境、水生態、水資源、水安全、水文化和岸線等多方面的有機聯系,推進長江上中下游、江河湖庫、左右岸、干支流協同治理;另一方面,又要加快健全完善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激發沿江省市保護生態環境的內在動力,讓保護修復生態環境獲得合理回報,讓破壞生態環境付出相應代價。

  打造區域協調發展新樣板尤其要把握好整體與個體的關系。宏觀規劃上,要把需求牽引和供給創造有機結合起來,推進上中下游協同聯動發展,著力優化長江經濟帶產業布局,完善全域系統的產業鏈供應鏈,推動跨區域產業聯動循環發展,在流域內打造經濟利益與生態利益共同體。具體實踐中,沿線地區又要在各自發展過程中結合所在的區位條件、資源稟賦、經濟基礎,找準方向和定位,實現錯位發展、協調發展、有機融合,有效避免同質化發展。

  “千鈞將一羽,輕重在平衡。”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是一個長期工程,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長江沿線各地區要牢牢遵循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努力探索協同推進生態優先和綠色發展新方法新路徑,努力將長江經濟帶打造成有機融合的高效經濟體,成為區域協調發展的樣板、高質量發展的楷模。

  央視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