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連縣立足于新時代新征程,堅持深化文旅融合,通過多點發力、多措并舉,在招商引資、生態研學、品牌打造等方面持續加力,有力有序推動文旅產業加快發展,為奮力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祁連圖景奠定了堅實基礎、取得了積極成效。
大力開展招商引資,構建完善文旅產業體系。認真學習領會省委招商引資大會精神,專題研究《青海省關于進一步加強招商引資工作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若干措施》,結合祁連實際逐項逐條對照分析,從中找方向、找政策、找舉措,制定招商引資工作方案,組建專班、細化小組,建立以縣級領導為鏈長的“鏈長制”招商引資新模式,依托“鏈長+產業鏈牽頭單位+鏈主型企業+服務團隊”機制,包點包片開展工作。依托“鏈長制”,立足生態文化旅游資源優勢,以祁連山國家公園設園為契機,以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為載體,重點打造具有特色品牌的龍頭企業,在現有1個5A級景區、1個4A級景區、2個3A級景區、2個2A級景區的基礎上深度開發天橋山、倫布夏果2個3A級新景區和阿柔大寺1個2A級新景區,加快推進扎麻什生態康養項目,優化產業布局,豐富產品體系,為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助推聚力。
加力發展研學經濟,激發文旅產業市場活力。以“一地一館一路一書一盟一劇一課”紅色研學矩陣為載體,依托紅西路軍解放軍二軍紀念園、中華民族共同體體驗館等資源,建成以紅西路軍歷史為主題的紅色研學基地1處,編纂《紅軍西路軍在祁連》資料集,編排《祁連山的紅色記憶》情景黨課和《祁連忠魂》紅色舞劇,推出阿咪東索林海紅色文化生態徒步線路,分批次推進解放軍二軍紀念園擴建提質工程,縣域紅色文化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工作實現突破性進展。
充分依托國家公園、濕地公園、縣域景區等獨特資源優勢,把自然教育納入學校教育體系和干部教育培訓體系,利用祁連山國家公園長期科研基地、野生動物救護繁育站、生態管護站等平臺,打造了一批有特色、有亮點、有解說、有體驗、公眾參與度高的生態研學基地,常規觀光旅游逐漸轉型為高端生態體驗。加強與省內外高校的合作交流,組織高校大學生來祁開展社會實踐、生態研學、考察調研等。更加注重品牌打造,培育“祁連雪豹”文旅新名片。
聚焦雪豹這一珍稀物種的保護與價值挖掘,積極對接祁連山國家公園管理局和國內雪豹專家團隊,以“祁連山是雪豹物種生源地”“雪豹已成為祁連山國家公園的形象代言”“祁連片區是雪豹最佳棲息地”等重要論斷為科研支撐,積極培育“祁連雪豹”為形象標識,著力打造“祁連雪豹”文旅新品牌。野生動物救護站改造提升了雪豹生活區,國家公園大數據中心制作了雪豹紀錄片,搜集整理出國家級期刊有關祁連雪豹的生活習性、遺傳多樣性監測和紅外攝像記錄等,為打造文旅新品牌提供了重要依據。(馬德平 馬生政)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