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青海海西州戈壁,白日驕陽炙烤得地面發燙,深夜寒風卻能穿透工裝,晝夜溫差懸殊如“冰火兩重天”。8月19日至21日,青海海西公司珺晟光伏電站一場與時間賽跑的主變停電檢修攻堅戰,就在這片極端氣候中打響。全體人員創新采用“輪番停電、連夜送電”模式,基地維保部、生技部、安監部協同作戰,三天三夜連軸轉,圓滿完成3臺主變年檢預試與缺陷消除,實現“檢修不停供、發電少損失”,以實干扛起迎峰保供重任。
“迎峰度夏期間,每一度電都關系著民生用能需求,絕不能因檢修讓供電‘掉鏈子’。”檢修啟動前,公司生產負責人馬駿驥在動員會上的話,為全員定下“保供優先”的準則。
圖為夜間設備巡查
此次檢修涉及1號、2號、3號三臺主變,若按傳統“集中停電”,將影響近百萬千瓦時發電量,與保供需求相悖,“既要保證發電量,又要及時完成檢修,只能我們深夜輪番上!”值班員姜海睿的提議,讓團隊找到了破局思路。運行專工彭偉義補充:“三臺主變按序錯峰停電,時間精準到小時,修完一臺立刻送電。”按照這個思路,生技部提前一周制定“小時級”進度表,每個環節明確責任人;檢修前,生技部張夢主任反復安全交底:“各項工作首先以安全為主,保證個人安全才能開展工作。”安監部同步排查高空作業、電氣操作等風險點,安全員許銘陽攥著工具清單叮囑:“大家拿好手電筒,安全問題拿不準的,隨時找我!”
19日00時20分,彭偉義一聲“準備停電”,現場瞬間安靜,值班長馬小涵立刻向調度申請調令。00時23分,1號主變準時斷電;20日8時31分,1號主變送電復運,2號主變無縫接棒停電;21日2時12分,2號主變恢復,3號主變隨即檢修;21日9時24分,3號主變順利送電——基地維保部主任陳晨手持進度表,每一個時間節點都清晰標注,“像場接力賽,環環相扣才沒耽誤發電。”19日凌晨3時,檢修現場依舊燈火通明,手電筒光束在主變平臺晃動,檢修班組班長安海生蹲在設備旁,緊盯1號主變高壓側電表更換。“新裝主表,旁邊再加塊副表,雙保險才靠譜!”檢修工楊博文抹掉臉上的汗,聲音帶著疲憊,手上動作卻沒停——從當天8時31分開工,他已連軸轉19小時。
圖為主變檢修操作
運行值的堅守同樣不分晝夜。控制臺前始終有人在崗,白天緊盯參數、反饋異常;深夜,后臺屏幕藍光映著布滿血絲的眼睛,凌晨3時的送電操作依舊精準。“少停一小時,能多發29.16萬千瓦時!”運行值長馬小涵揉著酸脹的眼睛,“大家每天休息不到4小時,餓了啃面包,困了靠椅瞇會兒,沒人喊苦。”管理層的駐守更給了全員底氣。分管領導全程盯守,“安全第一”的叮囑反復響起;陳晨主任忙著調配工具、安排輪班,連喝水都要小跑。
20日,2號主變CT角比差實驗遇數據偏差,基地維保部、工程部、生產技術部骨干連夜分析,與廠家遠程溝通,終于找到癥結,確保實驗順利推進。
21日清晨,隨著3號主變“送電成功”的指令傳出,檢修戰圓滿落幕。“大家辛苦了,抓緊休息!”馬駿驥的聲音里滿是欣慰。
圖為運行人員主控室監盤數據
在搶發電量上,全體人員以“度電必爭”的信念壓縮停電時長,通過“輪番停電、連夜送電”模式,額外增加發電量約68萬千瓦時,將“應發盡發”的目標落到實處,為公司完成年度經營任務增添了關鍵助力。“這68萬千瓦時電,相當于近20萬戶家庭一天的基本用電量,值了!”談及這一成果,馬駿驥難掩自豪。
在安全保障上,CT角比差實驗的精準落地,為設備運行筑牢了“安全堤壩”。作為衡量斷路器電流互感器性能的核心指標,角差、比差數值直接關系到電力計量準確性與設備運行安全性。此次檢修中,技術團隊通過專業設備對三臺主變斷路器進行全面檢測,精準定位誤差并現場校準,有效規避了因計量偏差引發的安全隱患,讓主變設備以“健康狀態”投入運行,設備準確率提升5%。
在設備優化上,SVG故障模塊的更換讓電網電壓穩定有了“新保障”。SVG設備是維持電網電壓穩定的“調節器”,此前因模塊故障,電壓波動偶爾超出標準范圍。檢修班組精準拆解故障模塊,連夜完成新模塊安裝與參數調試,檢修員蘇慧喃喃道“這次電壓波動應該會嚴格控制在±1%以內了,大家的辛苦都落到實處了”。經測試,修復后的SVG設備響應速度提升30%,可實時根據電網負荷變化補償無功功率,為迎峰度夏期間的穩定供電夯實了基礎。
圖為夜間設備檢查調試
“此次檢修不僅解決了設備問題,更錘煉了團隊的應急攻堅能力。”馬駿驥表示,海西公司會總結此次檢修的經驗,進一步優化設備運維方案,以更高效的管理、更精湛的技術,守護好這片戈壁上的“藍色能源海洋”,為青海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保障國家能源安全貢獻更多海西力量。(馬煜赟)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