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wǎng)濟南4月18日消息(記者唐磊)4月15日至21日是第31屆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今年的活動主題是“科學防癌 健康生活”。為介紹癌癥防治健康科普知識,增強公眾科學防癌意識,4月18日,“魯醫(yī)健康說”健康知識發(fā)布會(腫瘤防治主題)舉行。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山東省腫瘤醫(yī)院院長于金明為公眾開出了一份“防癌處方”。
于金明介紹,要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首先,要均衡膳食,多吃新鮮蔬菜水果、谷類豆類食物,減少紅肉和加工食品攝入,盡量避免高溫油炸等不良烹飪方式;第二,要保持健康體重,“因為肥胖與多種癌癥如結直腸癌、乳腺癌等相關,成年人應控制體質(zhì)指數(shù)(BMI)在18.5-24之間。”第三,要堅持運動,每周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等;第四,要戒煙限酒,因為吸煙是肺癌、喉癌等多種癌癥的主要誘因,酒精會增加肝癌、胃癌、食管癌風險。
于金明強調(diào),要定期篩查、早診早治。針對高發(fā)癌癥、高危人群,進行針對性篩查,如長期吸煙者建議進行低劑量螺旋CT篩查肺癌,40歲以上女性建議定期進行超聲和鉬靶檢查篩查乳腺癌,45歲以上人群建議進行胃腸鏡篩查上消化道癌、結直腸癌。同時有癌癥家族史的人群,患癌風險相對較高,建議提前篩查以便做到早診早治。
于金明告訴記者,還要重視心理調(diào)節(jié)與壓力管理。性格與人的癌癥關系密切,長期高壓、心情壓抑狀態(tài)可削弱機體免疫功能,人民網(wǎng)—健康時報顯示,癌癥病人一般有壓抑忍受、緊張焦慮、喜歡孤獨、較真懊惱等性格特征,具有這些性格的人較其他性格的人容易得癌癥,因此稱之為“癌癥性格”。“改善癌癥性格對降低患癌概率和提升身心健康都有重要意義。”于金明介紹。

關注精彩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