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人才是數字經濟的核心支撐。記者從7月31日舉行的省政府新聞辦發布會上獲悉,我省持續深化數字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激勵、服務等全鏈條體制機制改革,打造數字人才發展新生態。截至目前,培訓數字技術工程師3800余人,全省累計有3.1萬人獲數字技術相關專業職稱,共發放數字類職業技能等級證書23.9萬人次,有效激發了數字人才的創新創業活力。
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廳長張濤介紹,山東聚焦市場需求培育數字人才,一方面,圍繞“十強”產業發展,邀請“兩院”院士、省內外權威專家,舉辦數字技術領域高級研修班51期,傳授前沿數字技術,培訓高層次和急需緊缺數字人才1500余人。另一方面,組織數字技術工程師培訓項目,高標準開展數字技能提升行動,近三年,全省累計培訓數字技術工程師3800余人;發放數字類職業技能等級證書23.9萬人次,有效提高了從業人員的數字技能水平。
高端數字人才是解決重大項目、重點產業“卡脖子”難關的關鍵因子。我省積極引進數字領域國家級領軍人才和頂尖人才,并組建核心攻關團隊。去年以來,推薦20余名數字領域人才入選國家級人才工程,5名數字領域人才獲評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組織30余家數字企業參加“海聚山東”留學人才招聘活動,招攬數字產業人才140余人;組織數字企業參加“山東—名校人才直通車”“齊魯博士(后)菁英”等人才招聘活動,達成博士后引才意向103人。
當前,山東正加快實施數字技術工程師培育項目,省人社廳依托省內知名高校和龍頭企業設立了13家高水平培訓機構,指導各機構強化“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針對企業數字化轉型需求開發定制培訓課程,提高培訓實效。下一步,省人社廳將會同有關部門,試點建設數字技術工程師培育平臺,構建高校、企業、培訓機構數字人才協同創新機制,訂單式培養數字人才,力爭用3年時間,培訓數字技術工程師3000人以上,每年培訓數字產業人才600人以上、數字技能人才1500人以上,其中數字高技能人才500人以上,每年開展重點群體數字就業技能培訓不少于1萬人次。
高校是數字人才培養的主陣地。中國海洋大學副校長王雪鵬在發布會上介紹,該校自主設置了人工智能、物理與光電信息科學交叉學科博士點,新增電子信息博士專業學位、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等多個數字領域本科專業。近年來,學校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海洋前沿科技和現代海洋產業深度融合,重大科技成果不斷涌現。其中,“藍色藥庫”重大任務建成了基于智能超算、大數據、人工智能與生物實測耦合的海洋藥物發現新體系,預測準確率由不足20%躍升至70%以上,縮短研發周期3—5年,兩年完成了相當于人工篩選近二十年的工作。
發布會還介紹,今年將在青島西海岸新區舉辦首屆山東省數字工程師創新創意大賽暨國際數字工程師邀請賽,設置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數字創意4個賽道,每個賽道分設3個專業方向。大賽不限國籍、年齡、學歷,面向全球征集數字化創新創意技術與產品項目,獲獎選手和團隊將獲得一攬子政策支持。決賽期間,還將同步開展數字人才項目落地對接、數字人才招引及項目推介等活動,促進更多優質數字項目、優秀數字人才落地山東。(記者 趙琳)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