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輕軌東線2029年通車后,由關閘口岸到氹仔碼頭僅需15分鐘

從內地搭乘航班南下澳門,飛機降落途中看向右側窗外,有大片工地十分醒目,那是正在緊鑼密鼓施工的輕軌東線南段工程。“每次坐飛機回澳門都會看一眼,從空無一物到現在熱火朝天的施工景象,還蠻有成就感的。”澳門輕軌東線南段設計連建造項目設計總監湯銘說,這個動作已成為他和工友們這兩年的習慣。

2023年7月,由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國建筑國際集團有限公司合作經營的輕軌東線南段設計連建造工程破土動工,一批上海工程師來到澳門參與施工,成為上海澳門持續深化務實合作的一個縮影。未來項目建成通車后,整條輕軌東線將串聯起青茂口岸、關閘口岸(拱北口岸)、氹仔碼頭和澳門國際機場,大大方便往來的居民游客。

“從‘上海經驗’到‘澳門實踐’,這個項目成為我們深耕澳門市場的一個樣板。”隧道股份澳門分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張新宇表示,澳門為企業發展提供了廣闊天地,隧道股份將不斷拓展業務領域、探索合作模式,為澳門城市建設貢獻更多“上海力量”。

澳門是機遇更是舞臺

來過澳門的人都有類似的感受,這里是一座非常適合City Walk的城市,穿行于精致的老城街區,不少熱門景點都步行可達。通往口岸或酒店林立的氹仔島,則可以選擇巴士或出租車。

與之相對的,是發展軌道交通的迫切需求。澳門人口密度高、機動車數量多,軌道交通出行則每天僅有2萬人次,只占到當地公共交通出行總量的2%。“我們從政府的施政報告中關注到輕軌東線這一重大民生項目,就積極嘗試參與進來。”張新宇說。

作為該領域的標桿企業,隧道股份擁有豐富的國內外大型工程項目經驗,參建國內外52條軌道交通線路,完成14米以上超大盾構里程超過100公里。2011年,隧道股份成立澳門分公司,多年來先后參與澳大河底隧道修繕、運動員中心基礎工程、澳門新城共同管道及道路建設等項目,在當地積累了經驗與口碑。

“澳門對于上海企業而言,不僅是一個充滿機遇的市場,更是一個展示專業技術與實力的舞臺。”張新宇介紹,輕軌東線作為一個大型軌道交通項目,涉及大直徑跨海隧道、3個地下車站和高架橋施工,“我們憑借豐富的地下工程經驗和先進的技術實力,成功贏得了這一次重要合作。”

“上海制造”大顯身手

走進澳門氹仔碼頭附近的項目工地,除了一些大型設備在持續運轉,似乎并未見到太多工人。事實上,地面之下才是工程的主戰場。 作為澳門首條跨海大直徑盾構隧道,項目在推進實施中也面臨著方方面面的挑戰。在張新宇辦公室的墻上,有一張跨海隧道工程的總平面和剖面圖,這條從澳門半島到氹仔島的海底隧道長約3公里,需要依靠大型盾構機推進開挖。在復雜的地質條件下,針對海底高壓、轉彎半徑小等實際困難,“上海制造”開始在施工中大顯身手。

今年5月,用于澳門輕軌東線建設的“澳氹1號”盾構機順利啟動,隨后便開始24小時不間斷作業,以大約每分鐘2厘米的速度在海底破土前進。這臺澳門首個12米級大直徑盾構機,由隧道股份自主研發生產,今年1月在上海下線后,經過分解運輸,各部件通過海運于3月陸續抵達澳門施工現場并完成拼裝合體。

一系列核心技術升級在澳門落地。“澳氹1號”盾構機搭載了軸線自適應技術,可以實現毫米級誤差控制,盾構機刀盤應用智能檢測、開挖倉監測、可伸縮驅動等技術,讓設備可以適應澳門海底的復雜地質條件。

在車站設計中,團隊也充分融入澳門特色。位于中央綠廊的車站選擇綠色作為主色調,文化藝術中心車站選擇代表蓮花的紫色,位于海邊的車站則用了藍色。站臺的地面建筑物借鑒葡萄牙特色阿蘇萊霍瓷磚紋理,彰顯中西文化的交融。

往返滬澳越來越方便

每個工作日早晨7點20分,湯銘準時從橫琴半島的家中出發,打車到達橫琴口岸,花5分鐘時間通關,隨后乘上公司的接駁巴士或搭乘公交,在8點前抵達項目施工地的辦公室。

項目工期緊張,為確保工程順利推進,團隊里不少來自上海的工程師都長期駐扎在澳門,他們之中的大多數都像湯銘這樣,居住在珠海,每天往返澳門上下班。

“基本上是‘兩點一線’。”盡管就職于一個著名的旅游城市,大家平日也鮮少外出觀光游覽,大部分時間都撲在工地上。每周僅有的一天休息日,湯銘喜歡去爬山徒步或去游泳。他曾一度每天堅持學習粵語,可最后還是沒能堅持下來,“這也不能怪我,后來發現說普通話完全沒問題。”

與澳門當地政府部門的協調溝通,也是項目推進中的一項重要任務。項目涉及澳門17個政府部門,澳門與內地的工程規范也有許多不同,“政府部門都很務實,合作非常順暢。我們自己也在不斷學習,確保工程安全和質量符合澳門的高標準要求。”湯銘說。

來澳門工作前,湯銘曾在印度工作11年。盡管2005年就到上海讀書工作,他實實在在待在上海的時間卻少之又少。前幾天,湯銘剛剛送走前來探望的愛人和孩子。相比以前,離家更近了,如今他幾乎每個月都能回上海一次,有時家人也會飛來澳門。“來這里最大的感受就是,上海澳門之間的航班好多,每天都有好幾班!我們回去非常方便。”

貢獻更多“上海力量”

目前,輕軌東線項目共有120多名員工,約有一半來自隧道股份,其中又有一半來自上海,他們與本地同事通力協作,共同確保項目推進。去年12月25日,項目團隊經過幾個月的奮戰,完成了始發車站全部底板的澆筑。

“內地的同事技術水平很高,而我們澳門同事對本地情況非常了解。”隧道股份澳門分公司的人事經理羅信堅是澳門本地人,今年已經60歲,一直在港澳建筑行業工作。去年,他加入隧道股份,職業生涯中第一次供職于一家內地企業。在他看來,澳門與內地的關系越來越緊密,許多內地企業技術先進、實力雄厚,“正好有老朋友問我這家公司有點不一樣,我就想為什么不試一試呢?”

按照計劃,輕軌東線項目將于2028年完工,并于2029年正式通車。屆時線路將直接連接關閘、新城A區和氹仔,由關閘口岸到氹仔碼頭僅需15分鐘,乘客可以無縫銜接氹仔線,縮短往來澳門半島和氹仔的時間,大幅緩解澳氹之間的交通壓力。

目前,隧道股份在澳門同時參與了5個項目的建設,除了輕軌東線,還有新城A區的綜合管廊設計連建造項目,以及大潭山隧道等。未來,公司還計劃進一步拓展業務范圍,探索基礎設施建設、城市更新、大型裝備出口、城市運維等方面的合作機會,努力為澳門基建市場貢獻更多“上海力量”。(特派記者 吳頔 洪俊杰 黃曉洲)

編輯:沈梅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