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區裝修垃圾“短駁”問題,即將裝修垃圾從樓道、門洞運至小區門口,一直是難治的“頑疾”,存在清運單位不愿接手、價格“賣方”說了算、居民知情權選擇權得不到尊重等問題。

記者近日從上海市綠化市容局了解到,一種專用回收箱模式正在全市加快推廣,在已經覆蓋1500個小區的基礎上,今年計劃再覆蓋500個小區,同時,不斷優化裝修垃圾清運的預約方式,有望明顯改善上述痛點。

聞喜路251弄小區居民蔡龍德出去買菜的工夫,門口保安告訴他,負責清運他家裝修垃圾的上海閘環靈石環境衛生工程有限公司已經來把箱子拖走了。在“數智靜環”小程序上,清運單位上傳了箱子被吊到清運車上的照片、視頻,一目了然。

“價格公道,而且從報價到完成清運,整個過程都很透明。”蔡龍德告訴記者,他家40多平方米,產生了150包裝修垃圾,預約了8噸的回收箱和配套清運服務,包含將回收箱送至樓下及送至小區門口的短駁服務,總共1000元,而以前由物業代收費的話,“小區門口清運+小區內短駁”的報價不會少于1500元。

專用回收箱模式最大的好處是把高價“短駁費”打了下來,這是許多居民的共識。越來越多的居民開始青睞專用回收箱模式。根據普陀區綠化市容部門的統計,今年4月17日普陀區小區裝修垃圾“居民直接預約清運”模式上線以來,普陀區居民已預約裝修垃圾清運481單、專用回收箱632個。

普陀區環境衛生管理服務中心副主任丁杰介紹,新一代回收箱普遍設計得更小、更靈活,一般一個2噸回收箱配一臺電叉車就能短駁,而且不需要專業駕駛員,清運車上的跟車員就可操作。靜安區廢棄物管理所所長陸敏超介紹,靜安區2023年至今陸續推出了一批無線遙控回收箱,進一步節省了投放電叉車的成本。

這些降本增效的探索,加上一些區已經或正在出臺相關補貼政策,讓一些環衛單位放下了成本等方面的顧慮,愿意從事裝修垃圾短駁業務。同時,越來越多居民以更優惠的價格享受到了短駁服務。這種雙贏,是推動環衛行業和相關市場健康長遠發展的關鍵。(記者 陳璽撼)

編輯:沈梅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