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4年底,黃浦區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344億元,“十四五”前四年年均可比增長約4.5%;區域經濟密度達到163億元/平方公里,保持全市首位、全國前列;區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到299億元,年均增長6%以上。昨天,在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實干繪答卷 接力新藍圖”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黃浦亮出了一組亮眼的經濟數據。“十四五”以來,黃浦在城市更新、消費、民生服務等領域快速發展、亮點頻現。
成片舊改收官
在外灘·中央,百年建筑穹頂下,一場場藝術演出深度融入消費場景,帶來人氣與消費活力。中央商場投資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吳婷華介紹,外灘·中央開放以來,整體出租率和開業率保持在70%以上,中庭開設常態化市集,且每季度進行美陳更新、舉辦市場活動,項目月均接待顧客超47萬人次。
在一個街區之外,城市更新項目——外灘·老市府還未完全開放,已成為多個大型活動的首選地。僅2025年上半年,就有2025天使投資大會、2025數字金融發展論壇、寶璣250周年慶典、ARTnews年度主題展等11場文旅商體展重要活動在此落地。
外灘·中央和外灘·老市府是外灘“第二立面”城市更新的標志性項目,華麗轉身后成為外灘地區最重要的商業辦公文化地標。“十四五”期間,黃浦對外灘歷史文化風貌區的保護性更新改造從“第一立面”向“第二立面”縱深推進,取得實效。黃浦區委書記杲云介紹,黃浦在外灘地區率先探索實施“三師聯創”機制,穩步推進外灘“第二立面”城市更新,實現近3600戶居民居住條件改善、43幢老大樓產權歸集。
據悉,黃浦在2022年7月全面完成成片二級舊里以下房屋改造,標志著上海中心城區持續30年的大規模成片舊改這一民心工程勝利收官。“十四五”期間,黃浦累計完成舊改征收3.7萬戶以上。2023年至2024年,黃浦聚焦“兩舊”——零星地塊舊改、舊住房成套改造發力,改造受益居民總量超過7000戶。
消費引擎發力
黃浦區區長徐惠麗介紹,“十四五”期間,黃浦發揮獨特的資源稟賦優勢,持續挖掘消費潛力:打造青春經濟新高地,開拓銀齡經濟新藍海,激活節展經濟新動能,釋放賽事經濟新活力,重塑演藝經濟新場景,做強首發經濟新引擎,培育甜蜜經濟新熱點,把握入境消費新機遇。
如,黃浦引導支持商業企業自主更新,圍繞二次元、潮玩、策展等周邊產業,多點開花帶動商業街區年輕化轉型,目前南京路、淮海路、豫園三大商圈都集聚了青春經濟的業態以及消費的人群。
聚焦老年人多樣化消費需求,支持第一百貨打造“銀鈴俱樂部”,推出餐券、理發、脫口秀體驗、興趣課程等60余種服務,將傳統商場變成了老年人需要的“無壓力社交場景”。
把握入境消費新機遇。今年上半年,境外人士入住黃浦賓旅館超94萬人次,同比增長56%;率先實現“全市通退”,設置了全國首臺離境退稅自助開單機,完成全市首單支付寶國際版支付。黃浦離境退稅規模實現跨越式增長,上半年以來開具申請單超3萬份,同比增長近300%,實現商品銷售額超5億元,同比增長126%。
為民生“加碼”
南京東路街道綜合為老服務中心是一家“社區嵌入式”的養老服務中心。南京東路街道辦事處副主任鄭瑩介紹,這里有智慧健康驛站,有社區食堂、日托所、城市書房,有提供專業照護的長者照護之家,也有市民健身驛站、長者運動健康之家、“零距離”星薈廳等,樓頂更有“最美露臺”,為群眾提供多元化的共享空間。
不過,讓記者印象深刻的是這里的氛圍:滿是熟人社區、代際融合的場景。城市書房、星薈廳常常可見學生、白領青年與長者混齡互動的場景;周邊學校的孩子走進長者照護之家、日托所,“為長者讀讀書”“陪伴爺爺奶奶一小時”;食堂分時復用,在非餐點時段,老人可在此閑話家常、學生讀書學習、白領青年線上工作,也成為開展各類活動、觀影的場地,使長者、白領、孩童在同一屋檐下各得其所。
黃浦是全市老齡化程度最顯著的城區之一,60歲及以上黃浦戶籍老年人口占比高達44.8%。徐惠麗介紹,黃浦聚焦占比最高的老年群體,打造了“五邊頤養”養老服務品牌——讓黃浦老人床邊有照護、桌邊有“食惠”、身邊有幫扶、周邊有布點、手邊有響應。
“十四五”以來,黃浦深入踐行人民城市理念,用最好的資源、盡最大的努力為民生“加碼”,2023年和2024年連續獲評“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黃浦教育事業優質均衡,成功創建上海市兒童友好先行實踐區、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獲批建設義務教育教學改革國家級實驗區,讓“學有優教”成為黃浦最亮的民生名片;養老服務提質增效,家庭照護床位服務總量全市第一,老年助餐服務“全區通享”場所達到63家;就業創業服務升級,構建“15分鐘就業服務圈”,在全市首推“黃浦創卡”無憂創業通道,推動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記者 唐燁)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