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上海8月27日消息(記者鄭曉蔚 見習記者何智康 實習生李婷)“抓握球拍,對準屏幕擊球!”在上海市浦東新區上鋼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長清分中心的“智能康復區”,一位老年中風患者正跟著游戲界面完成上肢訓練,智能設備實時反饋的恢復數據,讓原本枯燥的康復治療變得趣味十足,也為醫師調整方案提供精準依據。這一“智慧+康養”場景,正是浦東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成果的生動縮影。

患者可通過智能設備進行康復訓練(央廣網見習記者 何智康 攝)

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探索超大城市養老難題解決路徑

作為超大城市中心城區,浦東新區長期面臨土地資源緊張、大型養老機構建設難度大、周期長等痛點。近年來,浦東以“15分鐘社區生活圈”提質升級為目標,聚焦老年人“醫養、康養”多元需求,探索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模式,通過街道統籌整合醫療、養護、康復資源,將優質服務“打包”送到居民家門口,為超大城市養老難題探索破局路徑。

“我們上鋼新村街道的人口密度較高、老齡化程度較高,居民對醫養、康養等方面存在多元化需求。”上鋼新村街道黨工委委員、辦事處副主任謝尼介紹,街道以上鋼社區綜合服務中心為全齡友好服務體系的核心陣地,通過“集中+分散”布局構建起“醫養護”三位一體服務體系。

其中,上鋼養護院作為浦東“十四五”重大養老設施,建筑面積18273平方米、核定床位648張,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合作提供健康管理、慢病防治等專業服務,并通過“分級照護”評估確保服務適配;毗鄰的上鋼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長清分中心,涵蓋老年護理、安寧療護等功能,借助科技手段優化服務;分散的社區助餐點、日間照料中心則解決老人日常高頻需求,形成“全鏈條”養老服務網絡。

上鋼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康復治療區(央廣網見習記者 何智康 攝)

“這里醫療條件比較好,小毛小病不用跑大醫院,住著舒心又安心。”去年10月與愛人共同入住上鋼養護院的離休教授顧榮濤,提起如今的養老生活,臉上露出了笑容。

浦東不僅追求經濟發展的高質量,更注重人民生活的高品質

今年是浦東開發開放35周年,也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十四五”以來,浦東不僅追求經濟發展的高質量,更踐行“人民城市”理念,注重人民生活的高品質;堅持“財力有一分增長、民生有一分改善”,將民生投入作為重點——累計投入民生資金3742.2億元,財政民生投入占比保持在46%以上。

從破解“養老供地稀缺”困境,到實現“服務精準多元”,浦東新區在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方面,已實現養老機構與醫療機構簽約合作全覆蓋、老年助餐服務街鎮全覆蓋,真正做到了讓超大城市養老有“醫”靠也有溫度,持續為超大城市養老治理提供“可復制樣本”。

編輯:沈梅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