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山西省大同市左云縣借助獨特的氣候條件、豐富的土地資源優勢,積極引導農戶充分利用農村家庭院落、房前屋后閑置空地,因地制宜、因戶而異發展“小種植”“小養殖”“小加工”等多種類型的“庭院+”經濟,讓“方寸之地”變成“增收之所”。
房前屋后,種瓜點豆。芒種時節,在左云縣不少農戶忙完大田里的事兒,利用閑暇時間在自家庭院里種起了各種果蔬。走進張家場鄉大堡角村,映入眼簾的是一幅幅生機勃勃的畫面。農戶們把自家庭院的菜地打理得井然有序,一畦畦綠油油的菜苗長勢正旺,各種蔬菜點綴其間,有黃瓜、西紅柿、尖椒、豆角、胡蘿卜等,不僅增添了農家小院的觀賞度,同時也豐富了他們的“菜籃子”,鼓起了他們的“錢袋子”。
在張家場村,映入眼簾的是在農戶們房前屋后搭起的一座座牛棚羊舍。近年來,該村因地制宜,村民們在政府的引導下,利用老舊閑置院落搞起了養殖業,全村養殖戶數量相比最初大幅增長,每戶養殖牲畜的規模也顯著擴大。隨著村民牲畜養殖數量和規模的逐年擴大,目前該村的養殖產業已步入良性發展道路,庭院經濟已成為村民增收致富發展經濟的“新動能”。
張家場鄉的庭院經濟只是左云縣農業生產的一個縮影,如今在左云縣庭院經濟正以燎原之勢逐步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小庭院“種出”美生活,蘊藏著鄉村振興大潛力,庭院經濟圍繞“家”和“庭”做文章,充分發揮其“小、快、靈”優勢,以其投資少,見效快,經營靈活;利用閑散、老弱勞力和剩余勞動時間;門檻低、規模小、布局散等特點,已不斷被廣大農民接受和認可,農家庭院的“方寸地”已成為農戶增收致富的“聚寶盆”,讓小庭院煥發出大生機,始終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助力鄉村振興。(劉新宇)
編輯:溫雅慧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