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工信部印發《關于深入推進工業和信息化綠色低碳標準化工作的實施方案》,提出要強化數字化綠色化協同標準支撐,為信息通信業數字化綠色化發展規劃路徑。
近年來,在“雙碳”戰略引領下,陜西移動深入踐行中國移動“三能六綠”發展模式 ,深化綠色節能技術應用推廣,以科技創新推動企業發展低碳轉型,在基站能耗管理、清潔能源應用、綠色機房建設等領域不斷探索,以實際行動履行央企責任,為構建綠色新質生產力貢獻動能。
優化能耗管理:從基站休眠到自然冷源
陜西移動依托技術創新,持續優化通信基礎設施能耗管理,推廣節能基站、智能關斷等技術應用,有效降低網絡運行能耗。
陜西移動技術人員根據整體網絡高低峰時段使用情況,在保證用戶使用感知的前提下,讓基站在“閑時”自動休眠節能。引入基站智能節電管理平臺,通過業務量預測為全網基站提供安全、智能、靈活的多層級節電方案;同時在5G基站部署AAU自動啟停技術,使設備根據節能參數配置和用戶感知自動進入和退出,節能效率可提升至95%。
在商洛,陜西移動依托秦嶺生態優勢與5G通信技術,以“綠色低碳、高效智能”為核心,打造的秦嶺云計算大數據中心就是創新能耗管理的生動實踐。商洛地處秦嶺腹地,空氣質量好,晝夜溫差大,溫濕度適中,支撐綠色算力發展具有良好的自然條件。
陜西移動依托秦嶺生態優勢與5G通信技術,以“綠色低碳、高效智能”為核心,打造秦嶺云計算大數據中心。大數據中心在建設過程中深度融合綠色理念,創新應用多項節能技術,空調、電機、冷機、水泵等采用變頻技術高能效設備,全面降低能耗。通過自然冷源利用、清潔能源覆蓋和智能化管理,大幅降低能耗。其中自然冷源技術結合秦嶺低溫環境,使能源使用效率PUE值達到1.7以下,預計滿負載后PUE值降至1.3,較傳統數據中心節能30%以上;AI能耗監測平臺則實現“按需供冷”“錯峰儲能”,進一步優化能源使用效率。
商洛秦嶺云計算大數據中心(陜西移動供圖)
引入清潔能源:光伏基站的規模化實踐
陜西移動積極探索清潔能源應用,將太陽能光伏供電引入通信基站供電系統,大力推動基站光伏發電建設,降低基站能耗;静捎锰柲芄夥娫+電池儲能系統,能夠實現太陽能、交流電源、電池三路安全穩定的供電保障,助力實現綠色低碳目標。
此外,在榆林市靖邊縣,陜西移動建成了全省首個風、光、電一體綠色節能基站。該基站配備智能控制系統,實現了風能和太陽能等能源的統一管控,系統能夠根據天氣環境和能源需求自動調整能源供電比例,優化能源管理。在風力和光照資源豐富的月份,基站可實現100%綠色能源供電。進一步推廣后,將實現更大范圍的節能降碳。
在漢中、安康、商洛等地,推廣分布式光伏供電系統;在榆林、延安打造光伏基站130余座;在西安已建設網絡站點光伏發電容量600Kw,平均單站能耗降低超過15%,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600余噸。
光伏基站(陜西移動供圖)
強化技術賦能:從綠色機房到綠色實踐
陜西移動推進綠色機房建設,通過提高設備的能效比與空調制冷效率幫助機房節能減排。獲評“國家綠色數據中心”的西咸數據中心,對電力需求較大,機柜制冷能耗大,空調系統成為節能減排的關鍵。為減少能耗,陜西移動創新打造新型空調制冷系統,部署熱管背板、水冷列間、AHU等新型空調末端4000余套,采取變頻水泵、間接蒸發制冷技術等節能措施,全面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在漢中,陜西移動打造的智慧城市算力中心,是陜南唯一具備A級認證、規模最大的核心算力中心。以綠色低碳為目標,智慧城市算力中心引入服務器液冷、算力中心節能等技術方案,提升設備能效水平,有效降低算力中心PUE,目前均值為1.49(國際標準2.0,機房標準1.3)。
漢中算力中心機房設備(陜西移動供圖)
在榆林,陜西移動試點空調改造工作推動降本增效。針對機房因高功耗設備增加導致的局部制冷不足問題,空調采用射流噴口精準送風,有效解決“冷風直吹”和“死角悶熱”的問題?照{系統進一步優化風道設計降低風阻,結合分區智能調控,實現精細化溫控管理,改造后,綜合節能率提升15%。
在賦能社會降碳方面,助力能源、電力、工業等重點行業推進綠色化改造,降低生產各環節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推動產業綠色低碳轉型;此外,還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建設美麗陜西,打造了“智慧秦嶺”、河(湖)長制等多個集監、管、防于一體的智慧環保解決方案,賦能區域生態保護。在社會責任方面,陜西移動積極參與地方生態保護,聯合政府、社區開展植樹造林、環保宣傳等公益活動,推動綠色理念深入人心。下一步,陜西移動將持續探索光伏能源、儲能技術等新能源應用,進一步降低碳排放,為陜西省綠色發展注入新動能。(陜西移動供稿)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