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渭南8月10日消息(記者劉昱 實習記者蘇睿楠)一口肉夾饃,香飄黃河岸畔。近日,“大河奔涌萬象新”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宣傳活動采訪團走進陜西東大門——渭南市潼關縣。這座憑雄關天險載入史冊、以潼關肉夾饃香飄中國的古城,正以工業化轉型激活傳統美食基因,成為黃河岸邊產業振興的生動注腳。
潼關肉夾饃,憑借“餅子千層酥脆、焦黃掉渣,鹵肉肥而不膩、瘦而不柴”的獨特風味,歷經近1400年傳承而深入人心。2011年,它被列入“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除此之外潼關肉夾饃還獲得了“絲綢之路名小吃”“絲路特色美食聯展金獎”等多項榮譽。2023年,潼關縣被中國烹飪協會授予“肉夾饃特色美食地標城市”,品牌影響力持續攀升。
工作人員現場制作肉夾饃(央廣網發 實習記者蘇睿楠 攝)
在堅守傳承的同時,潼關縣從未停止創新的腳步。潼關縣盛潼餐飲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盛潼餐飲”)的速凍餅加工車間里,機械臂精準復刻傳統制餅流程,“這套設備讓每層面餅薄厚保持在0.4毫米,直徑12.5厘米,重量110克。”盛潼餐飲銷售部張鴿說,裝袋后的餅坯還可以實現自動打包壘垛,“我們重點改造了電商車間生產線,升級后人工成本預計直降50%。”經過改造后的的生產線,生產效率大幅提升,讓老手藝搭上了現代化的快車。
標準化的流水線制作餅胚(央廣網發 實習記者蘇睿楠 攝)
據了解,目前在潼關縣域內有傳統手工打饃經營的門店58家,工業化生產企業10家、生產線33條,年生產速凍餅7億個,年產值10億元,附加產值100億元。依托冷鏈技術和工業化生產線,潼關肉夾饃成功攻克長距離運輸難題,產品遠銷美國、澳大利亞、匈牙利等17個國家和地區。
盛潼餐飲總經理董開鋒告訴記者:“潼關肉夾饃產業已完全從傳統產業成長為標準化、品牌化、規模化程度較高的支柱產業。工業化不是取代傳統,而是讓這份技藝走得更遠——我們要做世界的肉夾饃,而非中國版漢堡。今年我們在日本租賃順豐海外倉,6月又在西班牙巴塞羅那開設新店,潼關肉夾饃的海外市場正加速拓展。”
工作人員包裝千層餅(央廣網發 實習記者蘇睿楠 攝)
包裝車間(央廣網發 實習記者蘇睿楠 攝)
潼關縣高度重視肉夾饃的品牌塑造,通過參加世博會、消博會、絲博會等各類大型展會,舉辦潼關肉夾饃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等活動,不斷提升品牌知名度。2024年,潼關肉夾饃品牌廣告登陸西安市區公交線路,進一步擴大了品牌影響力。
肉夾饃相關展品(央廣網發 實習記者蘇睿楠 攝)
潼關,地處陜西東大門,是秦、晉、豫三省交界之地,也是黃、渭、洛三河交匯之處,自古便是兵家必爭之地。獨特的地理位置,不僅為潼關肉夾饃提供了優質的食材來源,更賦予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蘊。
如今,潼關正以肉夾饃產業為抓手,將黃河流域的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緊密結合,守護黃河安瀾,賡續文明根脈。
潼關肉夾饃的出圈,是傳統美食傳承與創新的典范,更是鄉村振興和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未來,潼關縣將繼續推動肉夾饃產業向更高層次邁進,讓這道承載著歷史與文化的傳統美食,在全球舞臺上綻放更加耀眼的光芒,為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潼關力量”。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