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陜西省安康市漢陰縣緊緊圍繞市委部署要求,深入實施崇德向上錦繡漢陰建設五大工程,將孝義善舉培育工程作為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緊盯實踐載體、榜樣引領、民生實事,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文明新風吹拂城鄉,以正能量匯聚發展磅礴動力。
“孝義+”拓寬實踐載體
孝義+宣講。堅持示范宣講和常態化宣講相結合,成立20支宣講隊伍,打造“錦繡漢陰”宣講團、“文明實踐”宣講團、“英烈故事”宣講團等品牌宣講團隊,用好“干部講堂”“百姓講堂”“映前三講”等宣講載體,開展孝義宣講活動128場次。
好家風好家教暨《孝義新風浸潤人心》宣講活動現場(漢陰縣委宣傳部供圖)
孝義+文藝。突出家訓文化等地域特色,開展家風家訓傳承文藝匯演活動16場。緊貼基層生活和群眾需求,創作、編排《爸媽我們回家》等文藝作品16部,在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節日期間廣泛開展“孝義新風進萬家”活動86場,文藝助力鄉村生活。
孝義+賽事。將孝義善舉與賽事活動相結合,舉辦“弘揚孝義文化 踐行孝義善舉”宣講比賽、“誦經典詩文 做孝義少年 繪錦繡漢陰”誦讀比賽、“孝義新風進萬家”征文比賽、“光影孝義行 善舉耀漢陰”攝影比賽等十項賽事活動,推動孝義善舉從黨員干部“獨角戲”轉變為全民參與“合家歡”。
立標樹模弘揚榜樣力量
建陣地示范樣板。開展孝義文化“六進”活動,實施示范點建設“五個一”工程,已打造“六大建設”示范點54個。建設孝義文化長廊、孝義善舉榜等特色陣地,建成投用17個孝義廣場,7個孝義公園,6條孝義街區、46處孝義文化長廊、83個圖書角,打造群眾身邊的孝義場景。
育特色品牌項目。聚焦民生實事,培育“傳承好家訓 弘揚好家風”“孝老生日會”“孝義德育作業”“孝義食堂”“孝義存折”“文明大篷車”“‘食’光有愛”“康護夕陽”“光影陪伴”“頭頂愛心”等十項孝義品牌項目,各單位培育打造“御源軍”“中醫基層義診”“冬送溫暖 夏送清涼”等特色孝義品牌。
樹典型道德標桿。開展“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活動,2025年發布孝義之星20名、孝義之家10戶、20名孝義好少年,截至目前全縣有縣級及以上道德模范、身邊好人192名。打造孝義典型主題墻,讓典型宣傳抬頭可見、觸手可及。走訪慰問各級道德模范和身邊好人,推動全社會見賢思齊、崇德向上。
漢陰縣第四屆道德模范暨第三屆”漢陰好人“表彰大會(漢陰縣委宣傳部供圖)
服務民生彰顯文明溫度
開展志愿服務。結合社區“雙報到”,開展“關愛我的殘疾鄰居”“你的小心愿 我來幫實現”“暖冬行動”“愛心媽媽”等特色活動,成立“西城心晴”心理援助志愿服務隊、老年大學“銀齡”志愿服務隊,807支志愿服務隊舉辦敬老愛老、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3200余場次,受益人口4.5萬人次。
“孝義新風進萬家“文明實踐活動現場(漢陰縣委宣傳部供圖)
辦好民生實事。2174名黨員參與辦理社區實事,創新“子女孝義助!狈⻊,已為218個家庭代繳養老保險。搭建孝義窗口、孝老便民通道,建立愛心驛站9個,“稅木蘭”母嬰室、“健康驛站”等特色場景獲群眾點贊?h老干部活動中心開設書畫、養生等課程,年培訓學員800余人次。
深化移風易俗。開展孝義主題道德評議,評出孝老愛親、重諾守信等正面典型238名,反面典型44名,并通過善行義舉榜進行褒揚和曝光。大力宣傳抵制高價彩禮等陳規陋習,開展“集體升學禮”“集體頒證”等特色活動,發布文明祭祀、文明過節等倡議書12篇,制作宣傳短視頻16個,讓文明理念入腦入心。(漢陰縣委宣傳部供稿)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