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平縣老廟鎮黃芩基地 劉丹 攝

七月的富平,暑氣漸盛,草木卻愈發精神。老廟鎮的萬畝黃芩基地里,紫瑩瑩的花朵攢成一片海,風一吹漾起層層漣漪,空氣里滿是獨特的藥香。

這抹靈動的紫色,是富平中醫藥產業蓬勃發展的生動注腳。從2019年獲得“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到如今攥緊拳頭沖刺“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示范縣”,富平縣正以道地藥材為根、政策規劃為翼,讓中醫藥這棵“老樹”發出新枝,在縣域經濟的沃土上結出越來越多的“金果子”。

近年來,陜西省富平縣始終將中醫藥產業作為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持續完善中醫藥服務網絡、強化人才隊伍建設、提升服務能力、弘揚中醫藥文化。2024年,《富平縣中藥產業發展規劃(2024-2030年)》的出臺,更錨定了清晰方向——聚焦中藥農業、工業、倉儲物流、大健康、文旅及科研教學六大領域,全力將中醫藥產業打造成富平經濟的新興特色增長極。

發展中醫藥產業,道地藥材種植是根基。藥材好、藥才好。

 “黃芩又稱山茶根,有清熱燥濕、涼血解毒的功效,每年霜降后采收,經晾曬或烘干后即可上市!备黄娇h萬喬黃芩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張軍軍介紹,合作社每年加工黃芩鮮藥材3000噸,生產黃芩苷100余噸,年產值達3000萬元,成為帶動群眾增收的“強引擎”。

作為黃芩優質產區,老廟鎮中藥材種植歷史悠久,其產出的黃芩苷含量達16%以上,遠超國家藥典9%的標準。

“目前,全鎮中藥材種植面積約2萬畝,涵蓋黃芩、柴胡、連翹等品種,其中黃芩種植面積達1.7萬畝,平均畝產鮮藥材600公斤至800公斤,生長期為2年半至3年,每年產出面積5000余畝,產量3000噸至4000噸!崩蠌R鎮黨委書記李曉俊表示,規;N植讓越來越多的群眾嘗到了“藥香”帶來的甜頭。

富平縣各地因地制宜,掀起中藥材種植熱潮:宮里鎮大樊村的2000畝金銀花競相綻放,清香四溢;薛鎮在趙老峪北村、南村成立合作社,對野生連翹進行規范化管理;劉集鎮北甫村的百畝瓜蔞,成為村民的致富“金疙瘩”;流曲鎮的葛根,美原鎮的黃芩、板藍根、生地等藥材,既盤活了土地資源,又為當地群眾提供了就近務工的好機會。

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為富平中醫藥產業發展添勢賦能。富平縣屬暖溫地帶,光照充足、土壤肥沃,北部山區野生藥材資源豐富,堪稱天然“藥材儲備庫”。據2022年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報告顯示,富平縣種植及野生的大宗藥材達315種,包括連翹、柴胡、黃芩等,年產量超2萬噸。

過去,富平縣的中藥材多以初級農產品形式外銷,產業附加值較低。近年來,富平縣大力推動中藥材精深加工,提升產業效益。目前,全縣建成3個現代化中藥材烘干中心,引進黃芩苷提取生產線,年加工能力達100噸,并開發出金銀花露、葛根粉等10余種深加工產品,初步形成“種植——加工——銷售——倉儲物流”規范化、一體化產業鏈。(劉丹)

編輯:侯凱奇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