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陜西18部門聯合發文到2027年所有縣全面建立“教聯體”

8月21日,記者從陜西省教育廳獲悉,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樹立科學教育理念,推動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態和協同育人新格局,近日陜西省教育廳等18部門聯合公布《家校社協同育人“教聯體”實施方案》。方案明確力爭2025年底,全省50%的縣建立“教聯體”,到2027年所有縣全面建立“教聯體”,推動省市縣(區)!叭丶议L學校”全覆蓋。

聚焦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強化學生價值觀教育

實施方案明確,線上依托“三秦家長學!蔽⑿殴娞、視頻號,由省級“三秦家長學!睜款^、省級相關部門和專家團隊協同,用好12356(心理援助熱線)、12355(青少年服務熱線)和12338(婦女維權公益服務熱線)3條熱線,為家長和學生提供及時的咨詢服務。定期推送家庭教育資源,引導家長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樹立和傳承優良家風。線下成立省、市、縣(區)、校四級“三秦家長學!,教研部門借助高校專家智力支撐,聯合團省委、省婦聯等社區服務站點,構建省、市、縣(區)、校四級聯動體系,全面提升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水平。

深化館校協同機制,推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等與學校建立長期合作機制,深入開展紅色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廣泛組織學生參加“到延安去——三秦學子圣地行”教育活動,在現實情境中增強體驗和感悟。探索創新“開門辦思政課”,嘗試把思政課開到課外校外,定期組織學生參觀場館,通過講解、互動體驗等方式,讓課堂內容生動起來、活起來,讓學生可看、可聽、可感知;打造中小學思政“金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教學示范課,建設中小學思政課教學案例庫,提升思政教育針對性、有效性。

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強化學生健康體質

堅持預防為主,健全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篩查發現工作機制,把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貫穿德育思政、教育教學、管理服務和學生成長各環節;開展“兒童青少年明眸皓齒行動”,強化近視、齲齒綜合防控,全面實施“學校明亮工程”;支持從事兒童醫療保健服務的醫療機構與學校、幼兒園建立協同機制,推進醫務人員擔任中小學校、幼兒園健康副校(園)長。

全面落實“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實施學生體質強健計劃,開足開齊上好體育課,確保中小學生每天綜合體育活動時間不低于2小時;依法依規處置學生運動傷害事件;探索發布青少年體育運動“地圖”,支持高校、社區(村)及城市公共體育場館和體育設施免費或優惠向中小學生開放,建立學生體質健康數字畫像等,合力推動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提升。

樹立科學育兒觀念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建立健全社區(村)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強化社區(村)“兩委會”的協同育人職能;加強家庭教育指導,用好家長學校、社區(村)家庭教育服務站點等陣地,向家長宣傳科學的育兒觀念和“雙減”等重大教育政策,引導家長更加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聚焦困境兒童,強化關心關愛,保障困境兒童均等享有高質量權益保障和關愛服務;暢通家校溝通渠道,指導中小學校創新家校聯系方式,通過家委會、家長學校、學校開放日、家長會、家訪、家校聯系冊、社區(村)活動等多種途徑,提升溝通效果。

深化讀書行動,學校要將青少年學生讀書行動與教育教學有機結合,家長要重視閱讀并不斷提高閱讀指導能力,社會要充分利用相關圖書資源,策劃開發適合中小學生的專題展覽、教育活動和課程資源。提升科學素質,統籌各類科普教育陣地和資源,在健全課程教材體系、深化學校教學改革、拓展科學實踐活動、納入課后服務項目、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持續發力;深入實施勞動習慣養成計劃,常態化開展家務勞動、校園勞動和社會勞動,統籌用好校內外勞動教育實踐場所,探索家校社勞動教育全覆蓋有效途徑。

堅持預防為先,以農村學校和寄宿制學校為重點,加強“三防”建設,強化安全教育和應急演練。強化風險處置,充分發揮平安建設協調機制作用,健全完善涉校安全風險分析研判和監測預警機制,指導學校加強跟蹤評估,做好防范應對工作;加強綜合治理,持續開展“護校安園”專項行動,完善“護學崗”機制,嚴格落實“高峰勤務”制度,加強校門口及周邊秩序維護。健全中小學法治副校長管理機制,強化以宣傳引導為主的師生、家長法治宣傳教育。統籌學校、家庭、社會多方力量,協同化解涉校涉生矛盾糾紛。(記者 張彥剛)

編輯:蘇睿楠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