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天津5月7日消息(記者周思楊)社區治理如何打破“各自為戰”的壁壘?基層干部如何練就“全科服務”的本領?天津市濱海新區胡家園街道以馨盛園、馨順園社區為試點,探索社區黨組織書記崗位交流機制,通過“頭雁煥新、隊伍聯建、難題共破”等舉措,兩個社區在黨建引領下實現資源整合、服務升級、治理增效,為破解基層社區治理難題提供了實踐經驗。
志愿者們在社區中進行愛心服務(央廣網發 胡家園街道供圖)
“頭雁煥新”凝聚社區發展新合力
兩位社區黨組織書記赴任新崗位后,迅速進入角色,以“進萬家門、知萬家情”為切入點,累計開展入戶走訪90余次,覆蓋居民家庭700余戶,組織召開居民懇談會20余場,精準掌握群眾需求。依托多年基層經驗,兩位書記從新視角為社區“把脈問診”,形成針對性破題思路,為社區工作注入新動能,充分彰顯“頭雁”敢闖敢試、擔當作為的先鋒形象。在示范引領作用下,兩社區建立跨社區工作聯席會商機制,累計召開會議12次,聯動處置共性難題15個;200余名志愿者主動響應號召,認領政策宣講、幫扶關愛等服務崗位;兩社區聯合開展主題黨日、鄰里文化節等活動28場次,帶動1200余人次居民參與社區共建活動,真正實現居民群眾從“被動接受”到“主動參與”的轉變,凝聚起“社區是我家、建設靠大家”的治理共識。
“雙社交融”推動社區治理新升級
硬件提升夯實發展底盤。對于群眾最關切的基礎設施建設問題,兩社區統籌推進“五項行動”,聚焦環境衛生整治、道路修繕提升、充電設施建設、公共空間優化、便民設施完善等重點領域,提高社區綜合服務品質;組織多場衛生清整志愿服務活動,合力攻克馨盛園社區污水井淤積治理難點,協調愛心企業出資5萬余元組織專業隊伍清掏馨盛園淤積化糞池80余個,清理雜物100余車,解決了多年來污水排放和汛期安全隱患問題;協調愛心企業出資20余萬元修繕馨順園、馨順園園區破損道路1500米,發動志愿者500余人次共同參與完成路面硬化及配套設施改造工程,“坑洼路”變身“愛心路”;與濱海電力、充電設施企業多次召開四方協商會,達成200個電動自行車充電端口及車棚安裝協議,著力破解電動自行車上樓充電問題;謀劃馨盛園社區花園改造項目,更新灌木草坪,安裝宣傳教育設施,打造休閑健身場所,不斷提升園區環境,在馨順園小區增設休閑座椅,方便居民歇腳休息。
社區面貌煥然一新(央廣網發 胡家園街道供圖)
軟件優化提高服務質量。堅持“硬件”“軟件”兩手抓,兩社區整合工作力量與志愿者資源,為轄區居民提供養老認證、醫保代辦等貼心服務,累計代辦服務500余人次,解決了年老體弱等群體的日常需求;圍繞居民多元需求,聯合開展文藝匯演、健康義診等130余場活動,雙方協作使活動成本降低3萬余元;組建由包保科室、社區黨組織、轄區民警、社會組織、物業企業等多方參與的“多元共治聯盟”,累計開展環境整治活動36場,志愿者參與860人次,清理雜物垃圾30余噸,疏通消防通道25處,整改安全隱患點位40個。
思路創新形成長效機制。兩社區建立“同心圓議事廳”工作機制,群眾代表定期議事,推動群眾訴求“收集—協商—辦理—反饋”閉環管理,暢通民意表達渠道,目前已累計解決群眾訴求160余件;實行月度聯席會議輪班制度,圍繞兩社區基層治理、資源整合、品牌培育等主題開展交流研討,形成“互學互鑒、互補互促”的常態化協作模式,為兩社區可持續發展提供制度保障;完善激勵機制,將共建單位參與社區治理情況納入年度評價體系,設立“優秀共建單位”“最美志愿者”等評選獎項,通過頒發證書、媒體宣傳等方式強化正向激勵,激發共建單位參與治理積極性。
“品牌鍛造”釋放服務群眾新效能
“頭雁煥新”交流掛職機制催生出了兩社區若干叫得響、立得住、群眾認可的服務品牌。
兩社區聯合打造“馨愿雜貨鋪”關懷幫扶項目,精準對接孤寡老人、困境兒童等特殊群體,聯合社會愛心企業提供資金、服務等支持與幫扶,達成認領、完成群眾心愿40余件。小舉動傳遞大溫暖,“馨愿雜貨鋪”既拉近了黨群干群距離,又調動更多社會力量參與到基層治理,把“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理念傳遞到千家萬戶。同時,兩社區定期舉辦“黨建引領惠民生·攜手‘益’起趕大集”活動,組織優質商戶、公益機構走進社區,提供免費理發、水電繳費、金融反詐等10余項志愿服務,累計服務居民超2000人次,實現“服務多跑路、群眾少跑腿”,讓接地氣的小集市成為凝聚民心的大舞臺,有力增強居民幸福感和獲得感。在濱海新區婦聯大力推動下,馨順園社區作為胡家園街道“家政服務”進社區的首個示范點位,聯合愛丁美家政服務公司開展膳食保健知識培訓,并在國慶節、春節等重要節點,組織社區黨員、志愿者服務隊到高齡老人、失能人員家中開展義務家政服務,共同推動“家政服務進社區”落地實施。兩社區定期開展聯席會議,共同研究解決項目推進中的難點問題,確保免費家政服務真正惠及困難群體。
“馨愿雜貨鋪”暖人心(央廣網發 胡家園街道供圖)
胡家園街道始終將建強社區工作者隊伍作為基層治理的基礎一環,在持續深化“新人社工筑基計劃”培育工程和“社工人才庫”儲備的基礎上,創新推行社區黨組織書記崗位交流機制,通過社區書記跨社區輪崗,打破園區治理壁壘,推動資源聯動、共破治理難題。下一步,胡家園街道將不斷豐富培養舉措,形成“群雁齊飛”的發展格局,推動基層治理工作提質增效,讓轄區群眾生活質量不斷提升。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