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天津7月17日消息(記者褚夫晴)清晨的陽光,宛如一條細膩的金色絲帶,拂過波光粼粼的湖面,透過活動島寬敞明亮的落地窗,傾灑在天津市靜海區康寧津園的每一處角落。園區內,老人們三三兩兩地坐在湖邊長椅上,時而哼唱小曲,時而寒暄熱鬧,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盡情享受著大自然饋贈的溫暖與安寧。
遠處的走廊里,傳來一陣陣歡快的樂器聲和爽朗的笑聲。“前面就是音樂教室,今天上午,混聲合唱隊的叔叔阿姨們在排練新歌曲,他們報名了園區十周年慶典的演出。”康寧津園娛樂部負責人杜玉玉介紹道,“混聲合唱隊隸屬于康寧津園老小孩藝術團,目前隊員20余人,每周固定活動兩次。”
音樂教室里,銀發蒼蒼、精神抖擻的老人們整齊地坐成一排。負責伴奏的錢阿姨坐在鋼琴前,手指輕快地在琴鍵上跳躍,悠揚的前奏緩緩地從琴箱溢出。“大家先調整好氣息,我們從頭開始合一遍,男生們注意音樂,女生們看好節奏加進來。”合唱隊指揮陳奶奶站在大家前面,身姿挺拔,舉手投足間透著指揮家的專業范兒。她雙手緩緩抬起,隨著音樂節奏輕輕揮動手中的指揮棒,時而激昂有力,時而輕柔舒緩。老人們也紛紛挺直腰板,微微挺起胸膛。“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保衛黃河,保衛全中國!”老人們的神情專注且投入,每一句歌詞都飽含著深情,或長或短,或抑或揚,仿佛將自己的故事都融進了這歌聲,唱給在場的每一個人。
老人們進行合唱排練(央廣網發 康寧津園供圖)
這些老人,他們曾在不同的崗位發光發熱,退休后聚在這里,共同開啟文化養老新篇。“我們深知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很高,所以致力于打造一個能讓他們充分展現自我的文化娛樂平臺。”杜玉玉說,“在康寧津園,老人們不僅可以報名學習老年大學的課程,也可以選擇各式各樣的興趣團隊。我們貼合老年人的生活特點和興趣需求,開設了老年大學課程。興趣團隊都是老人們自發組織的,目前共有46支,娛樂部負責保障這些興趣團隊的活動所需和策劃等。”
近年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老有所為”。2025年4月,《關于支持老年人社會參與 推動實現老有所為的指導意見》正式發布,明確提出要“讓廣大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為,有力支撐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實施”,為新時代銀發事業產業發展擘畫新藍圖。老有所為,不僅是老年人自身實現價值的需求,更是社會發展的需要。社會通過鼓勵老年人參與志愿服務、文化教育等活動,充分發揮老年人的經驗、技能和智慧優勢,進一步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和社會價值感,也能為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不竭動力。
“來康寧津園前,我不懂越劇。”閻阿姨退休前曾是某樂團的創始人之一,退休后來到康寧,并加入了藝術團越劇社。在這里,她不僅延續了音樂夢想,更開啟了新的藝術篇章,從0開始學習越劇。“自從來了這里,我跟著老師已經學了好幾段越劇,還登臺為大家表演過唱段。這里可沒人叫我‘老太太’,大家都喊我‘閻老師’。”她笑著說,“我自己的孩子在國外,但康寧津園的工作人員都是我的孩子,我拿這里當家,這里的人都是我的兄弟姐妹。我還想學更多的越劇,老師一個字一個字地教,我就一個字一個字地學。我每天的活動都是滿滿的,很充實,天天都很開心。”
老人們舉辦展覽活動(央廣網發 康寧津園供圖)
“老年人并不是社會的負擔,而是解決問題的智慧庫。”杜玉玉說,“每當他們站在舞臺上為大家表演節目,我都能感受到他們那種滿足感和自豪感。而臺下觀眾看到的不僅是老人們在臺上的才藝展示,更是一群‘退而不休’的長者們對生命價值的執著追求。”
在康寧津園,“老有所為”不再是口號,而是看得見的成長、摸得著的幸福。老年大學的課程表、藝術團的演出日程、興趣團隊的創新實踐,共同勾勒出一幅“文化養老”的美好圖景。這里的老人用行動證明:銀發可以有熱度,暮年亦可逐光而行。正如91歲的婁爺爺所說:“我們表演的不僅僅是活動節目,而是我們銀發老人晚年的豁達與充盈。”
目前,康養集團旗下運營的是全市規模最大的國有綜合性養老社區——康寧津園。據康養集團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園區堅持以“老有所學、老有所樂”為辦學理念,以內設老年大學為載體,構建“文化養老+社會參與”特色養老服務模式,精心設置含攝影、太極、書畫、圍棋、舞蹈等13個系共23門藝術課程,并邀請社會多名專業協會的專家和藝術院校的教師到老年大學任教。園區快樂秘書協助任課老師,根據老年人特點和生活習慣,共同策劃課程內容,制定教學進度,平衡滿足老年人對美的渴望和藝術表達需求。在此基礎上,園區娛樂部明確分工,每名快樂秘書劃分責任區,包干保障興趣團隊,以完善機制做好活動場地安排、設備配備及活動組織等服務,定期組織興趣團隊參加市內各類比賽和老年人交流活動,讓園區老人們走出去,展示自己的晚年風采和藝術成果,加強與外界社會的互動溝通,助力他們更好地實現個人社會價值。
康寧津園景象(央廣網發 康寧津園供圖)
“我們不僅要‘養’老,更要‘懂’老、‘用’老。”工作人員向記者展示了一份園區老年人文化活動數據,令人驚嘆——2024年,老年大學學員總人數突破400人,興趣團隊隊員總人數突破500人。興趣團隊活動開展突破1600余場次,累計參與總人次突破6.9萬人次。2025年,園區娛樂部策劃15大主題85類738項活動,實際開展活動將突破3500場,累計參與人次突破12萬人,每天開展2至3項主題活動,實現“日日有活動,周周有亮點,月月有精彩”文化目標。“‘老有所為’最直接的體現,是老年人已逐漸從服務接受者轉變為價值創造者。”杜玉玉說道。
接下來,康養集團將繼續秉持“為老服務”初心,以發展民生事業為己任,結合集團“十五五”規劃部署,加快康寧津園數智化設施更新,依托第二批自持資產儲備,全方位推動“1+10+N”產業體系及區域性、嵌入式養老服務項目。此外,康養集團強化所營業務板塊間的協同互促,系統性整合旗下康養資源,并與各地優質旅游資源、康養機構緊密合作,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全力提升“旅居養老”特色服務水平。康養集團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我們大力營造活力、豐富、多元、濃厚的文化養老氛圍,讓更多老年人在溫馨、舒適的環境中享受高品質晚年時光,實現老有所樂、老有所為!”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