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天津8月22日消息(記者褚夫晴 實習記者王靈鑫)8月21日,記者從“南開區深化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 護佑百姓健康福祉”新聞發布會獲悉,近年來,天津市南開區先后獲批并實施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示范試點項目、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試驗區、國家兒童青少年肥胖中醫藥干預試點項目等國家級項目,中醫藥服務能力明顯提升,持續為轄區居民提供高水平中西醫結合健康服務。

發布會現場(央廣網發 南開區衛健委供圖)

深化政府主導和專業支持的“1+1”雙支撐模式,南開區在天津市率先成立區中醫藥管理局和區中醫藥發展研究中心,持續完善中醫藥工作體制機制,健全管理體系、制度體系、質控體系等,保障轄區中醫藥事業高質量發展,并與天津市醫學院校、三級中醫醫療機構建立緊密協作關系,在重點專科、學科建設、師承教育體系構建、適宜技術標準化推廣、中醫藥健康管理等方面開展多維度、深層次合作。“如南開區中醫醫院開展‘兩專科一中心’建設,提升急診科、針灸腦病科等專科中西醫結合診療能力;新建甲狀腺結節中醫特色門診、眼針特色門診等專科化診療單元,實施‘中西結合’‘針藥并用’等個性化診療方案,臨床有效率達80%以上。”天津市南開區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王彤說道。

同時,南開區深化與天津中醫藥大學、現代中醫藥海河實驗室合作開展的中醫藥“主動健康”工程,依托基本公共衛生老年人體檢、職工體檢,面向轄區居民開展精準化健康指導和干預,積極倡導“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理念,累計完成5.9萬例數據采集分析與健康干預;聯合天津醫科大學人工智能與主動健康實驗室,啟動“中西醫結合職場護膝主動健康促進計劃”,該計劃聚焦職場人群受久坐威脅的膝關節健康,通過系列篩查、干預和健康促進活動,落實“治未病”理念,運用中醫藥手段,降低膝骨關節炎發生率,打造可復制推廣的健康管理新模式……通過大力推行“主動健康”模式,持續從“治已病”向“防未病”轉變,改善居民健康體驗。

此外,該區不斷完善三級聯動、上下貫通的中西醫協同服務體系。強化國家醫學中心和中西醫協同“旗艦”醫院引領作用,推動建設針灸、心血管、推拿等7個重點學科,帶動區域內公立醫院能力整體提升。強化二級醫院中西醫協同發展,豐富“15分鐘中醫藥健康圈”,從硬件支撐、人員配備及豐富服務等全方位發力。目前,已實現15家區屬醫療機構和75家社區衛生服務站的中醫館、中醫閣全覆蓋建設,切實滿足人民群眾方便看中醫、看上好中醫的實際需求。

在中醫藥人才隊伍打造方面,南開區著力構建以師承教育傳承班和西學中班為核心,以中醫藥傳承工作室為延伸,以各類中醫藥人才培訓為補充的立體化人才培養模式,深化南開區師承教育傳承班、首屆京津冀劉敏如國醫大師學術傳承班、西學中班建設,傳承名家的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充分發揮國醫大師、全國名中醫、天津市名中醫等31個各層級中醫藥傳承工作室專家對轄區青年醫師的傳幫帶作用;高頻次舉辦中醫名家講堂、適宜技術培訓等48場,營造濃厚學術氛圍。天津市黃河醫院院長吳小琳表示:“黃河醫院以中醫科為基礎,成立張宗禮名中醫工作室,同時引進唐麗明中醫團隊,通過定期出診、帶教及學術講座,提升黃河醫院中醫科的診療水平及服務質量。黃河醫院自2023年起鼓勵臨床醫師積極參與‘西學中’培訓,目前已有13人取證,18人在培,逐步實現了‘能西會中’的目標。”

天津市南開區副區長王銳表示,接下來,南開區將繼續勇擔示范先行使命,持續深化中醫藥改革攻堅,堅持中西醫并重、優勢互補,堅持傳承精華、守正創新,不斷優化服務供給,提升發展質效,強化數字賦能,健全中西醫協作機制,全力以赴打造中西醫深度融合、高質量發展普惠民眾的“南開樣板”。

編輯:周思楊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