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天津8月1日消息(記者周思楊)在沂蒙大地廣袤的鄉村沃土上,臨沂市“四雁工程”正釋放出澎湃動能。其中,“頭雁”作為核心力量引領發展。蒙陰縣百花峪村的蛻變,正是“頭雁”領航的生動寫照。
日前,天津外國語大學“沂路同行”實踐團來到百花峪村,跟隨前村支書陳秀海,探尋其振興之路。
實踐團走進百花峪村(央廣網發 李承芮 攝)
百花峪村是個曾因交通閉塞而被困于蒙山深處的村莊,據陳秀海介紹,那段“靠天吃飯”的日子讓年輕人陸續逃離,百花峪村成了“空心村”的代名詞。轉機始于臨沂市“四好農村路”建設。大百公路項目啟動時,陳秀海堅定表態:“這是百花峪的生死路!”他帶領黨員群眾投身修路,2018年水泥路進村,既打通物流通道,又讓“環蒙山生態觀光圈”落地。
實踐團走進百花峪村(央廣網發 李承芮 攝)
路通更要思想通。在“四雁工程”指引下,陳秀海帶隊取經后,定下“生態立村、旅游強村”方向。如今,全村100戶中有三十余家高中低端農家樂與民宿,村民年收入從十年前三四千元升至三四十萬元。今日的百花峪,已是名副其實的“百花之峪”。現任村支書陳長田接力發展,催生采摘園、露營地等新業態,延伸產業鏈,讓“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
更深遠的是人才“回流潮”與組織“年輕態”——優惠政策吸引本地青年歸巢、外地青年慕名而來,青春力量重塑基層,黨員結構年輕化,后備力量培養活躍,形成政策與青年的雙向奔赴。
百花峪的蛻變不是終點,而是起點,鄉村振興正讓鄉村成為與城市并肩的“價值高地”,承載著國人“詩意棲居”的向往,為民族復興筑牢根基。
編輯:褚夫晴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