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天津8月7日消息(記者周思楊)檔案是歷史的見證、文化的傳承。日前,天津市十八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天津市檔案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自9月1日起施行。條例在強化紅色基因傳承、便利群眾查檔、推進信息化建設等方面亮點突出。
條例加強對紅色檔案資源的收集保管保護和利用,明確檔案館以及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對重要、珍貴的紅色檔案,應當優先開展搶救和修復。條例指出,發現紅色檔案可能嚴重損毀的,應當立即采取保護措施,并及時向檔案主管部門和有關主管部門報告;規定鼓勵檔案館和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以及其他組織挖掘紅色檔案資源、編輯出版紅色檔案史料、舉辦紅色檔案專題展覽、依托紅色檔案創作傳播文藝作品,弘揚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
為便利群眾查詢,條例優化了檔案開放利用規定,明確國家檔案館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分期分批向社會開放檔案,并同時公布開放檔案的目錄;鼓勵和支持其他各類檔案館向社會開放和公布館藏檔案;規定國家檔案館應當設置專門的檔案利用場所并配備相應的設施、設備,依法合理簡化檔案利用手續,推進線上線下融合開展檔案查詢利用服務,強化服務功能,提高服務水平。
在推進檔案信息化建設方面,條例明確將檔案信息化納入信息化發展規劃和智慧城市、數字政府建設規劃,統籌協調推進檔案信息化建設,保障檔案數字資源的安全保存和有效利用。
編輯:韓雨晨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