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天津9月2日消息(記者韓雨晨)近年來,天津市海河管理中心與河北區緊密協作,全面落實河湖長制要求,探索建立日常監督檢查、聯合巡河、定期磋商等多項機制,累計整治河道環境問題1000余個。通過久久為功的治理實踐,海河河北段水生態質量顯著提升,成功入選國家級美麗河湖,成為天津河湖治理成效的生動縮影。
據了解,海河、北運河、新開河三條市管一級河道在河北區境內綿延18.6公里,是市區兩級共同守護的生態紐帶。多年來,市區兩級不斷探索、深化協作,建立并完善了日常監督檢查、聯合巡河、聯合黨建、定期磋商、聯防聯控聯治五項核心機制,形成了“問題報告-立查立改-跟蹤督辦-結果反饋-現場核驗-問題銷號”的閉環工作流程,累計開展聯合巡河120次、座談交流55次、聯合黨建20次,合力攻克河道環境問題1000余個,集中整治河道岸線“亂占、亂采、亂堆、亂建”問題39個,讓轄區河道環境實現質的躍升,為后續治理工作奠定堅實基礎。
市區兩級在河湖管護工作中積極探索,提出了“河湖長+企業河長”治水機制,發動企業以“主人翁”身份參與河道管護,強大巡河護河力量。新開河是河北區境內重要的景觀河道,市民親水游玩、車輛進入河道灘地存在墜河溺水的安全隱患,企業河湖長中建八局先行先試,主動參與解決河道環境復雜問題,多次參與現場查看,共同研究優化解決方案,并采用了“串珠成鏈”模式,在堤頂設置鋼筋連接限行墩100余塊,從根本上阻斷車輛進入灘地隱患,既確保了市民親水安全,又維護了河道良好環境,贏得群眾廣泛贊譽。
海河河北段不僅是天津的“旅游網紅打卡地”,更承載著城市記憶。沿岸林立的歷史風貌建筑、豐富的水文化遺產濃縮了近代天津的發展歷程,是海河最耀眼的“城市窗口”。為強化治理剛性,市區兩級更進一步深化“河湖長+檢察長+警長”機制,將行政監管的主動性、公益訴訟的監督性、刑事司法的權威性緊密銜接,構建起“三位一體”的河湖保護協同格局。每逢大型活動、節假日等關鍵節點,市區兩級啟動不間斷巡邏模式,屬地綜合執法、公安等部門聯動值守,及時勸阻并解決非法放生、河道區域燃放煙花爆竹、堤岸燒烤等問題;常態化開展水法制宣傳、水生態科普活動,引導群眾主動守護河湖健康;與檢察院建立定期磋商、信息共享機制,充分發揮其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公益訴訟職能,在實踐中用足用好機制優勢,成功破解10余起河道環境頑固問題,為海河生態筑起堅實法治屏障。
自河湖長制全面實施以來,市區兩級以“系統治理,標本兼治”的原則,構建起市、區、街道三級河湖長制體系,強化跨區協同,從狠抓管理和減污增容綜合治理上要成效,實施河道安瀾達標提質和常態化“清四亂”,保障行洪通暢;產業結構調整,大幅削減了污染物排放總量,投資3.1億元改造雨水管網,解決老舊小區雨污混接錯接及合流制問題;建造調蓄池,實施海河排污口“清零”工程以及河道沿線周邊綠化改造提升工程;實施雙水源生態補水,“十三五”期間海河流域年平均補水量為3.4億立方米。
一系列舉措落地見效,讓海河河道水環境質量實現質的飛躍。從“十二五”期間的劣V類水體,到2024年國考斷面穩定達到Ⅲ類及以上水體標準,水生態環境得到根本改善。如今的海河,呈現出“夏有魚躍、冬有鳥翔”的生態美景——每到冬季,紅嘴鷗、銀鷗等候鳥紛紛飛來越冬,成為城市生態的生動影像。而海河不僅成為外地游客來津的“必游打卡地”,更成為天津百姓休閑娛樂的“幸福港灣”,人水和諧的畫面正徐徐展開。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