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在實施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行動的背景下,重慶,正積極部署推動西部地區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的系列重點任務和標志性成果,力爭取得突破性進展。由重慶市委網信辦指導,央廣網重慶頻道主辦的《科技助推重慶高質量發展之“問道創新·渝見先鋒”》網絡主題報道,聚焦重慶科創和科普兩大領域的典型人物、科研院所和創新企業,探訪“新科技+新產業+新生態”體系,以深度專訪形式,展現現代化新重慶建設的實干實績實效。
本期訪談嘉賓:蔣富強 重慶市菜鴿途訊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咕咕行”創始人、摩托車可折疊貨架發明者、深耕摩托車行業30年,獲258項專利。
央廣網重慶8月11日消息 導航組隊、即時語音、主動道路救援、安全智慧騎行……誰說智能網聯化是新能源汽車專屬?裝上這款軟件,摩托車秒變智能座駕!
“輪胎沒氣時,我第一時間想到咕咕行,救援師傅迅速到場處理。”一位用戶感慨道,“現在騎行比以前踏實多了。”這份安心感,源于重慶菜鴿途訊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摩托車全鏈條智能服務。截至2025年8月,“咕咕行”認證車主已突破36萬。主動道路救援服務自2024年1月上線,超10萬用戶開通該服務,總救援超2.5萬次,相當于日均72起。
“摩托車的智能化、網聯化、電動化發展是必然趨勢。”重慶菜鴿途訊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蔣富強介紹,菜鴿途訊作為摩托車智慧出行服務商,通過旗下APP“咕咕行”實現“人-車-路-云”高度協同,打造集安全、高效、智能、個性于一體的智慧出行體驗,全面解決用戶在騎行過程中可能面臨的所有問題。
蔣富強介紹摩托車模型(央廣網記者 白刁尹 攝)
258項專利 把生活痛點編譯成“科技答案”
1979年出生的蔣富強,自小就對解決生活中的“不方便”充滿了探索欲。雖然他年紀不大,卻在發明創造的道路上已跋涉近三十年。17歲的時候,正在讀高中的蔣富強就鼓搗出了“會說話的瓶蓋”。如果用在藥瓶上,一擰瓶蓋,就能聽到語音報出的藥名及治療范圍。
后來,蔣富強不滿足小小的發明,高中還沒畢業,他就進入重慶一家知名摩托企業打工。隨著對摩托車的逐漸熟悉,一系列與摩托車有關的發明接踵而至。
蔣富強發明的摩托車貨架(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2001年,他開始研發可折疊貨架并在首屆摩博會上展出,2個月后風靡全中國;2003年辭職出來,他又瞄準摩托車盜竊率高的痛點,發明防盜發動機,產品一推出成為行業標配;2004年他提出摩托車自動換擋概念,并在重慶高交會交流成果……
短短幾年,蔣富強及他的團隊就發明了100余項專利。而從摩托車傳統零部件發明轉型到此前從未涉足過的互聯網領域,契機竟是一次戶外騎行。
“了解用戶的一個痛點,要熟悉這個行業;要去傾聽用戶的聲音,才能去做一個好的產品。”2018年的一次組隊出游導航,多人在不同軟件間頻繁切換的復雜操作,讓他敏銳捕捉到摩托車出行社交這片新藍海,“我為何不打造一款既能實現騎友交互,又能簡化導航流程的綜合性軟件呢?”這個瞬間,咕咕行的雛形已在腦海中悄然成型。
說干就干,卻很快遭遇現實挑戰:技術人才招募、系統維護成本皆是沉重負擔。然而正如他所說:“做軟件比硬件更需要想象力,互聯網的魅力就在于無限可能。”克服重重困難后,產品逐步成型。
團隊部分專利展示(央廣網發 楊翕焱 攝)
截至目前,在創始人蔣富強的帶領下,其團隊累計獲得了258項專利,其中在科技領域發明專利8項,實用新型專利27項,外觀專利6項,國際專利1項。APP“咕咕行”通過以用戶為中心的生態系統,建立圍繞摩托車的全產業生態鏈,開創摩托車智慧騎行服務先河。
智能網聯系統 為摩托車注入“智能基因”
“跟傳統摩托車相比,智能網聯摩托車最根本需求是實現硬件與軟件的深度融合。”蔣富強說,“我們正奮力打造‘咕咕行’為中國摩托車智能網聯領域的創新引領者。”公司以軟硬件深度整合與服務運營為核心,將T-Box模塊嵌入摩托車車架的隱蔽空間,首次賦予鋼鐵機車穩定跳動的“云端心跳”。
為摩托車配備的智能儀表與前后攝像頭(央廣網發 楊翕焱 攝)
“用戶以前騎摩托車,需要用傳統的鑰匙去點火才能騎車,現在的話用了我們這套系統和硬件以后,不需要鑰匙,無鑰匙就可以遠程啟動,甚至可以把鑰匙進行分享。”蔣富強說,這顯著提升了騎行的便利性和互聯體驗。
咕咕行的智慧還在于構建了一套“會思考、會預判、會行動”的主動安全系統:配合內外兩個攝像頭,能在極短時間內精準識別超過30°的嚴重摔車姿態,觸發SOS求救信號;與之協同的內置或外接行車記錄儀,自動截取事故前后關鍵影像,直傳云端中心,為快速響應提供堅實依據。
主動道路救援應急響應平臺(央廣網發 張靜茹 攝)
支撐這套系統的,是菜鴿途訊團隊自主研發的算法與大數據平臺。“我們自己做了硬件,并植入了算法……我們有一套邏輯,什么時候展開哪一級的救援,哪一級的響應,這是我們的一個核心技術。”蔣富強介紹,“目前能實現行車記錄儀、車機系統、移動端APP與后臺救援網絡全鏈路打通的,國內我們屬于第一梯隊。”
“我們希望用科技的力量和一些手段提高騎行的安全屬性,增加用戶的體驗感,就與軟件結合,做了‘騎行安全守護’。”有了該技術底座與研發動力,咕咕行打造了全國領先的摩托車“主動道路救援”服務。
“您好,這里是咕咕行道路救援中心,檢測到您車輛行駛異常,請問有什么需要幫助的嗎……”該服務自2024年1月上線以來,得到多家摩托車主機廠認可,大批用戶主動付費開通。截至目前,已成功實施主動道路救援25837次。從東北雪原到海南椰林,咕咕行把一張看不見的“平安網”鋪在每一條騎行的路上。
咕咕行客服中心(央廣網發 張靜茹 攝)
咕咕行的智慧屬性更延伸至群體協同。蔣富強率領團隊首創了“超級組隊”功能并獲取了專利:隊長一鍵發起,隊員零操作自動入隊同步路線,即使是只會微信語音的老年騎手也能實時跟隨,真正實現了社交互動、精準導航與游戲化組隊樂趣的無縫融合。
組隊功能使用界面(央廣網發 楊翕焱 攝)
“我自己生活在小城市,但通過咕咕行我認識了更大的騎行世界。”一位來自新疆的網友這么評論。平臺還設有“廣場-摩友社區”“圈子-摩友交流”等板塊,讓不同車型、地域、性別的騎手都能找到興趣相投的伙伴,以車會友。
融入33618體系 打造摩托車智慧騎行“重慶方案”
作為扎根重慶的摩托車智能網聯先鋒,菜鴿途訊打造的智能網聯系統,深度融入重慶“33618”現代制造集群,持續為摩托車騎行注入科技保障。
其核心策略是以技術驅動產業升級。蔣富強介紹,一方面,依托258項專利積累,菜鴿途訊是當前行業少有支持“硬件+軟件+服務+管理”全鏈條的智能服務商,向用戶提供騎行保障、金融服務及全生態服務;為車企提供兩輪智能車聯網解決方案,賦能生產決策與數字運營;通過智能網聯技術助力交通管理,推動摩托車禁限政策“松綁”。
智慧騎行(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另一方面,公司瞄準全球市場,致力于改變中國摩托車產業長期依賴OEM代工和低價出口的現狀。
“做了咕咕行這個項目以后,自己油然而生了一種使命感。”蔣富強透露,未來團隊在摩托車智能化領域,特別是智能機器人方向,也在進行技術儲備。
通過技術創新,咕咕行不僅守護年輕騎手的安全與快樂,更深層的目標是以智能網聯重塑中國摩托車產業價值鏈,在重慶“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的發展藍圖上,加速推動摩托車行業從“制造”向“智造”的升級進程。
監制:周偉 肖慶華
策劃:陳靜
記者:白刁尹
制作:楊翕焱(實習) 張靜茹(實習)
指導單位:重慶市委網信辦
主辦單位:央廣網重慶頻道
鳴謝:重慶市經濟信息委 重慶市科技局 重慶市科協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