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鶴慶縣龍開口鎮,一場由“低空經濟”引領的農業現代化變革正在悄然展開。鶴慶縣人大代表子雙弟積極響應國家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號召,引入無人機植保技術,以兩臺無人機為“支點”,撬動了農業增效、產業升級、民生改善的“低空經濟”新圖景,為當地傳統農業插上科技翅膀,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鮮活范例。

“一機多用”:破解山區發展雙重難題

龍開口鎮地處金沙江河谷,周邊農田山高坡陡、地塊零散,傳統農業植保耗時長、成本高,山區農產品運輸更是“人背馬馱”效率低下。作為一名人大代表,子雙弟同志經過多方調研,敏銳抓住國家發展低空經濟的政策機遇,自籌資金購置一臺植保無人機和一臺吊運無人機,組建起全鎮首個“無人機綜合服務隊”。

植保無人機能夠以每小時30畝的效率完成全村2000余畝耕地精準作業,載重60公斤的吊運無人機穿梭山間,將光伏板從山腳直接運抵半山腰或山頭,單次運輸時間從1小時縮短至1~3分鐘,大大提高效率。

鶴慶縣人大代表子雙弟開展無人機植保工作

代表積極履職:從“單點突破”到“全域賦能”

子雙弟深知,要讓科技紅利惠及更多群眾,必須將“無人機服務”轉化為可持續的產業模式,她充分發揮人大代表橋梁紐帶作用,不僅自學自用無人機,更將技術推廣視為履職重點,舉辦“田間課堂”4期,培育本地飛手2名,形成“技術傳幫帶+服務網格化”模式。2024年9月累計完成跨村、鎮作業4000余畝、吊運物資100余噸,帶動村民增收10萬元。這種“代表帶頭+群眾參與”的模式,讓低空經濟從概念轉化為富民產業。

從植保到吊運,從生產到生活,這條由人大代表“飛”出的鄉村振興新路徑,正以科技之力突破山川阻隔,在金沙江河谷擘畫出一幅立體發展的富民新圖景。(畢天越 馮曉冉)

編輯:趙貝貝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