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江南集中區緊緊把握“新興”與“高質量”的發展脈搏,將新材料產業列為重點培育的主導產業。在政策引領、企業發展、技術創新等多個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效,產業發展呈現出蓬勃向上的強勁勢頭。
建圈延鏈,打造新材料產業集群
走進位于江南產業集中區的安徽佳晟金屬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一車車鋁錠在機器的擠壓、鍛造下,逐漸變成鋁棒。
安徽佳晟金屬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10月,是一家專注于生產高端擠壓和鍛造用鋁棒的高新技術企業。憑借其技術實力和創新能力,先后榮獲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安徽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科技型初創企業等稱號。
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佳晟公司自成立以來,高度重視研發投入,每年的研發投入均不低于主營業務收入的3%。截至目前,公司已成功獲得1項發明專利授權、9項實用新型專利授權,擁有2個自主品牌。此外,公司還建立了省級博士后工作站,并成功引進一名材料學博士。其生產的“高端工業鋁合金棒”更是入選2022年度安徽省“首批次新材料”名單。
談及選擇扎根集中區的原因,公司負責人劉家金回憶道:“集中區良好的營商環境和清晰的新材料產業發展規劃,對我們企業來說極具吸引力。”
新材料產業作為集中區的三大主導產業之一,發展成果顯著。截至目前,累計已有110多家新材料企業落戶,主要產品覆蓋鋁基材料、半導體材料、環保建筑材料等多個領域。其中,鋁鎂基輕合金材料規上企業達到27家,2024年實現產值81.4億元,占規上工業總產值的49.8%。以安安、精隆、佳晟為代表的企業,不僅具備了產品精深加工能力,而且規模還在迅速擴大。
當前,集中區正積極推動新材料產業鏈的補鏈、強鏈、延鏈工作。引導鋁基企業優化生產工藝和流程,向上游拓展廢鋁回收及加工業務,向下游延伸至汽車輕量化、高端系統門窗等細分領域,不斷夯實產業基礎、提升合金品質、做精下游加工環節。
皖江江南新興產業集中區四級調研員盧士果介紹說:“集中區在培育三大主導產業的基礎上,緊緊瞄準新質生產力,深入開展產業鏈研究,繪制產業鏈全景圖,進一步完善新材料產業規劃,引導鋁基企業朝著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發展。我們堅持鎂鋁融合發展的‘六個一’思路,以‘打造全市鎂鋁深加工基地示范區’為重要抓手,不斷完善與青陽的合作機制,加快鎂鋁產業布局。”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去年,該區積極組織企業參與各類科技項目申報。共組織30家企業申報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07家企業申報科技型中小企業、32家企業申報省級創新型中小企業。其中,鼎弘半導體、加多利和浩源鋁業等9家企業成功獲批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普洛蘭成功入選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安安新材料成功申報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隨著這些成果的取得,全區民營經濟規模不斷壯大,科技含量也在快速提升。
目前,集中區充分發揮江南輕合金新材料產業研究院等科研創新平臺的作用,引導和支持眾多企業開展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助力園區企業實現從“制造”到“智造”的轉型升級。
優化服務,營造一流營商環境
皖江江南新興產業集中區始終秉持“綠燈給企業,紅燈給自己”的服務理念,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在政務服務方面,大力推行政務服務綜合窗口改革,搭建政務集成服務平臺和“智慧江南網絡服務平臺”,讓政務服務事項實現就近辦、網上辦、容缺辦和隨時辦;同時,通過減稅降費、金融支持、降低成本等多種措施,切實減輕企業負擔,為民營企業營造更加優質的營商環境。
江南集中區政務中心主任彭鵬介紹:“集中區積極推進線上辦事‘一網通辦’、線下辦事‘一窗通辦’,持續優化全流程一體化辦事服務。深入開展‘局長走流程’活動,對160個網辦事項進行優化,申報材料縮減46%,審批環節減少5%,平均審批時限壓縮1.4個工作日。”
近年來,該區主動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理念,大力弘揚集中區“四敢”精神,積極學習借鑒蘇浙等發達地區的先進經驗和做法,查缺補漏,補齊短板弱項。聚焦服務對象的“急難愁盼”問題,不斷提升政務服務水平。
安徽佳晟金屬科技有限公司在成立之初,曾面臨流動資金不足的困境。劉家金回憶說:“作為鋁制品加工行業,采購原材料需要大量資金,剛成立時,這確實是個大難題。”得知企業的困難后,皖江江南新興產業集中區迅速協調,通過區屬擔保公司為企業解決了融資難題。“正是這筆融資,讓企業得以正常運轉,一步步發展到現在。”
“栽好梧桐樹,引得鳳凰來。”優良的營商環境為企業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也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企業入駐集中區。展望未來,皖江江南新興產業集中區將持續深耕新材料產業。不斷完善產業鏈,強化創新驅動,優化營商環境,吸引更多企業入駐。新材料產業必將成為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引擎,在新興產業發展浪潮中創造更多輝煌。(高翔宇)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