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人形機器人、商業航天、創新藥等扎堆亮相科博會

全景視窗展示未來產業新成果

滿場跑的人形機器人,可重復使用數十次的火箭,明年首飛的“云行”超音速飛機模型……昨天(5月8日)開幕的北京科博會如同北京未來產業新成果的全景展示。

未來產業,是全球創新版圖和經濟格局變遷中最活躍的力量。科博會上,北京通過可感可觸的開放式布局,結合互動體驗區和多媒體展示,讓參觀者近距離體驗未來產業的創新活力。

人形機器人“天工”近期再升級

走進展館便能發現,機器人成了每個展區的標配,五花八門的機器人有的揮手迎接觀眾,有的趴在地上做俯臥撐,還有的在整個展館內跑來跑去。

“大家好,我是天工……”在亦莊展區里,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半馬”冠軍“天工”揮起手臂,來了一段表演秀。此次亮相的是“天工”第一次發布的版本,迄今為止,“天工”已迭代三次。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相關負責人透露,“天工2.0”也將在近期發布。

從外觀上看,“天工2.0”與之前版本有所不同,采用黑、白色的全新外觀設計,更加酷炫,身高也比“天工1.0”要高出10厘米、達到1.73米,體重73千克。“天工2.0”將是國內首個針對復雜地形自適應行走的人形機器人,也就是在平地行走時保持直膝行走的擬人姿態,在面對臺階、斜坡、樓梯、坑洼路面等復雜地形時實時調整為穩定步態,從而具備面對泛化地形的高通過性。

緊挨著“天工”的工業人形機器人Walker S1四肢配合默契,關節靈活轉動,以從容的姿態穿梭在過道中搬運箱子。“它實現了由粗到精的二階段語義導航,提升了對空間的理解能力。”研發該機器人的優必選高級工程師高偉鋒介紹,感控一體、端到端學習型的全身運動控制框架,可支持其靈巧操作和穩定行走,滿足其工業場景內復雜的應用需求,推動商業化和產業化進程。

“快看,這不是前些天跑馬拉松的‘小個子’嘛!快來給我和它拍張照。”在昌平展區,“半馬”亞軍“N2”成了明星,吸引不少觀展人上前與其合影。展會現場,身高約1.2米的“N2”機器人再次秀出自己的運動天賦,不僅能跑能跳,還上演了后空翻絕技。

“后空翻是今年解鎖的一個新技能,用了大概三周的時間訓練機器人。”研發“N2”的松延動力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后空翻對于人形機器人而言是個“地獄級難度”的動作,能夠完成這一挑戰意味著實現算法、硬件、結構、電氣等全方位的磨煉。團隊嘗試了多種方式訓練機器人,最終通過將動作逐幀分解傳授的方式,讓其掌握了后空翻技能。

在各個展區穿梭的雙足機器人“TRON 1”跑起來非常快,急速轉身都不會跌倒。“它可以兼顧人形機器人雙腿結構的簡易構型,設有多個接口,能根據需求搭載多樣化擴展配件,支持跨領域科研需求。”逐際動力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

創新器械精準繪制大腦“地圖”

科博會上,一批高端醫療器械驚艷亮相,勾畫出醫療創新帶來的未來圖景。圖湃醫療展示了最新的眼科手術設備——數字化全息掃頻OCT術中導航顯微鏡。“過去,醫生透過顯微鏡進行眼科手術,主要起到放大相關結構、組織的功能,而引入OCT技術后,醫生不僅能夠看得清,還能夠像CT一樣對相關結構、組織進行‘透視’,看得更加立體,從而助力醫生更精準地完成手術。”圖湃醫療工作人員介紹。

記者看到,展示現場的顯微鏡前放了一朵康乃馨,通過引入OCT技術的顯微鏡,不僅花朵的片片花瓣被放大,顯示屏幕上還能呈現穿透花瓣的立體畫面,從而更好地輔助醫生進行手術。

還有的醫療器械采用創新的腦部治療方式,嘗試攻克自閉癥、抑郁癥、帕金森、阿爾茨海默病等疾病。“我們每個人的大腦都有一份自己的‘功能地圖’,有的人可能語言分區發達,有的人可能運動分區發達。”創新企業銀河方圓帶來了一臺能夠針對不同腦功能區進行精準對癥治療的腦環路起搏器。

工作人員拿起儀器放置在頭部一邊演示一邊介紹:“針對不同的患者,我們會先畫上一份個性化的大腦‘功能地圖’,精準繪制出全腦213個功能分區圖譜。根據這份‘地圖’,我們會精準定位影響病人情緒、功能等的具體分區,發送脈沖信號進行刺激,幫助病人重新建立環路,從而起到治療的作用。”

“這項突破意味著中國在高端放療裝備領域實現里程碑式跨越,為全球腫瘤治療貢獻中國方案。”北京雷泰騰飛醫療科技公司展示了SuperX“機器人”加速器,該產品運用融合放射治療、智能機器人等前沿技術,有望攻克運動腫瘤與放射線難以精準對位的世界級難題。

更多新藥備受關注。在亦莊展區,北京泰德制藥公司展示了凱立通、蘇樂達兩款新藥:凱立通是首個獲批上市的國產利馬前列素片,用于治療腰椎管狹窄癥,填補了腰椎管狹窄的市場空白;蘇樂達是首個獲批上市的國產利斯的明貼劑,用于治療輕至中度阿爾茨海默病。

“首創”“領先”“第一”密集亮相

“行業首創”“國內首次”“全球領先”……記者在各大展區內發現,不少新技術、新產品前面都帶著這樣的標簽,展示著北京在前沿領域的創新成果。

“這款關節模組將電機、減速器、驅動器深度集成,突破傳統伺服電機30%的體積限制,重量僅為傳統伺服電機的六分之一,卻可提供高達3倍的扭矩密度,能夠顯著提升機器人運動性能。”北京靈足時代公司技術運營李黔琦介紹,該模組已在全球范圍內率先實現量產,在保證相比工業伺服功率密度提升5倍的同時,將仿生機器人核心部件成本降低40%,真正推動智能硬件進入高性價比時代。

智能駕駛和自動駕駛需要信息安全的屏障。亦莊企業云馳未來科技展出了一整套智能汽車全生命周期信息安全解決方案,通過車規級可規模化量產的硬件和軟件產品、實時監測與預警系統以及智能化的應急響應機制,其中的自動駕駛數據記錄系統是首發首展。“該設備應用于L3級及以上自動駕駛車輛,高可靠的設計保障了數據完整、可靠、安全的存儲和使用,為自動駕駛車輛事故定責提供保障。”該公司市場經理欒春雁說。

產業創新離不開基礎科研,在懷柔展區,一批高端科學儀器亮相,為創新筑起基石。“這是一臺無液氦稀釋制冷機,由中科院物理所創新成果轉化而來。”科學儀器企業中科量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是一種能夠提供接近絕對零度環境的高端科研儀器,不少科學研究都少不了它的身影,“比如量子計算機想要正常工作,就需要這種儀器來提供低溫環境。”過去,這一高端儀器長期被國外公司壟斷,伴隨該儀器在懷柔科學城研制成功,我國突破了該領域的“卡脖子”問題。目前,這一儀器已經接到國內多家大學、科研院所訂單,今年預計銷售額突破2000萬元。

“北京科技創新策源地的核心優勢在展區得到立體化呈現。”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說,此次科博會既呈現光量子計算、基因大片段寫入、柔性傳感技術等多項底層原創成果,也展示室溫運行光量子計算機、國產衛星激光通信系統、可治療遺傳疾病的基因藥物等創新展品,還將展現鈉離子電池儲能優化、衛星實時數據處理等實際場景應用,讓觀眾直觀體會北京在未來產業賽道的系統性布局與先發優勢。

編輯:龐婷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