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群眾辦理社會救助業務需遞交不同的證明材料,一旦有遺漏要重復跑。現在,有了社會救助‘一件事’平臺,群眾從電話咨詢到領取補助,可以實現全程‘零跑腿’。”近日,福鼎市前岐鎮便民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打開“閩政通”App上的社會救助“一件事”頁面,向記者展示政務服務之變。
這一轉變,源于社會救助“一件事”平臺的創新實踐。今年3月27日,前岐鎮發起福鼎市首個社會救助“一件事”試行案例。4月,該鎮全面推行社會救助“一件事”改革,打破部門壁壘,將民政、醫保、教育等多部門救助職能深度整合,把城鄉低保、特困供養、臨時救助等5類傳統分散辦理事項統一歸集至省級社會救助“一件事”辦理平臺。
“群眾只需通過‘閩政通’App進入‘高效辦成一件事’專區,或鎮便民服務中心‘高效辦成一件事’綜合窗口,通過‘一張表單’即可完成所有救助項目聯合申報。”前岐鎮黨群服務中心主任林鳴介紹,該系統自動對接省級核對平臺,實時核查申請人的房產、車輛、社保等32項數據,徹底告別以往需群眾自行開具的14類證明材料,真正實現了“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改革帶來的不僅是效率提升,更是服務理念的深刻轉變。過去,審批流程由鎮級工作人員統一收集材料,每月上報兩次,常讓困難群眾陷入漫長等待。如今,“當天申請、當天確認”的即時辦理機制,大大壓縮了辦理時限,讓救助及時抵達。自推行以來,全鎮已有1戶新增低保對象、2戶特困對象和5戶臨時救助對象從中受益。
“社會救助改革永遠在路上。”林鳴道出改革初心,“我們希望通過數字化手段,為困難群眾織就更密實的保障網,讓每個需要幫助的人都能體面地獲得幫助。”
從“群眾跑腿”到“數據跑路”,從“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社會救助“一件事”改革正突破時空限制,讓社會救助以更智能、更精準、更溫暖的方式抵達每一位困難群眾身邊,讓“應保盡保、應救盡救”惠及更多人。(記者 陳容 通訊員 王婷婷 李志翔)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