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記者從京昆高鐵西昆公司獲悉,歷經1254天攻堅奮戰,渝昆高鐵重點控制性工程彝良隧道出口段順利貫通,標志著渝昆高鐵云南段建設再次取得重大進展,為全線建成通車打下堅實基礎。

彝良隧道位于昭通市境內,地處烏蒙山腹地,隧道全長24.8公里,為雙洞單線隧道,是渝昆高鐵全線最長隧道,也是目前在建時速350公里高速鐵路世界第一長隧,分別由中國鐵建大橋局、中鐵五局負責進口段和出口段施工任務,施工過程中需穿越瓦斯、巖溶、涌水、突泥、高地溫、軟巖大變形等極端地質環境,洞內常年平均溫度達40℃,施工難度和安全風險均屬行業罕見。

為確保彝良隧道出口段順利施工,中鐵五局建設者堅持科學組織、精心施工,構建了“地質預報+智能防控+工藝革新”三位一體攻堅體系,高效應用多功能地質鉆機、三維地質雷達與TSP探測技術及“瓦斯自動報警系統”,實施了“防涌水突砂綜合配套技術”“泄壓導流+精細化注漿+帶水作業”組合拳,創新了“輔助坑道進入左右線分離式正洞的施工組織技術”“玄武巖段快速成孔鉆爆技術”,解決了快速施工和預防大變形的難題;通過“冰塊制冷+接力通風+自動噴淋降塵”系統,將掌子面溫度從最高45℃降至28℃左右。施工中研發了《隧道周邊眼聚能精準定向切割水壓爆破施工工法》等9項工法、《隧道接觸網預埋槽道安裝定位裝置》等2項專利。平導單作業面月掘進達310米,正洞月均進尺100米,順利實現隧道出口段“零事故”安全貫通。

中鐵五局渝昆高鐵現場負責人劉炳林介紹,此次貫通的出口段長達10204米,共設2個橫洞和1個平導輔助坑道,最大埋深920米,四級、五級圍巖占比超85%。項目構建“穿透式安全管控體系”:縱向以“項目部—分部—班組”三級穿透壓實責任,橫向以“網格化管理”劃分風險單元,配備專職安全員加強監控預防;組織開展工裝工藝創新,踐行“以工裝保工藝、以工藝保質量、以質量保安全”的施工管理宗旨,完成彝良隧道出口段掘進目標,也為后續施工創造了有利條件。

圖為施工人員在彝良隧道內加緊施工。(記者 胡曉蓉 通訊員 黃海 田小云)

編輯:趙貝貝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